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北京”中国最后一名返城知青:邹雪生

“北京”中国最后一名返城知青:邹雪生

时间:2022-08-20 12:55:04来源:邓都御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邓都御史的《中国最后一名返城知青:邹雪生》,希望大家喜欢。

知青,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称谓。

他们是一代人,也是一代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在建国后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些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离开了条件较好的城市,去农村中支援起了边疆的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面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他们无私奉献的背后,涉及到的同样也是无数家庭,这其中,就蕴含了很多故事。

有一位来自北京的青年,他的名字叫做邹雪生,也被很多人称为“最后一名返城知青”。

邹雪生(左二)和女儿与叶明(左一)、张谊族(右一)夫妇合影

前往北大荒

1968年,有士兵来到了邹雪生的家中,并通知他说:“现在你和弟弟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接受再教育。”

那个年代,很多前往祖国边疆地方的知青,户口也会跟着过去,邹雪生也决定了,听组织的安排,即日起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奔赴远方。

当年11月7日,在永定门的火车站,“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声响彻着整个火车站的上空,来到这里,邹雪生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经历的,是历史。

车上的不少青年人有说有笑,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阳光,个个都是豪情万丈的模样。

站台上也站满了人,也有不少父母前来送行,他们的手上拎着水果,对着自己的孩子们说着什么,邹雪生还看到,有孩子正用手上的手绢擦拭着母亲脸颊上的泪痕。

邹雪生的家人没有来送行,他只是默默地在心里说:“再见了,北京,再见了,生我养我的故土。”

他是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出发的,在火车上,弟弟显得格外兴奋,他从来没有坐过火车,也焦急地问哥哥:“我们现在将要去哪里呢?”

邹雪生告诉他:“我们将要去北大荒,那里全都是草地,去了那里,我们就是战士了。”

当他们去了以后,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可是有一天,副团长找到了邹雪生,对他说:

“你的弟弟年龄太小了,不适合劳动,还是送回北京,交给原单位处理。”

临别的时候,邹雪生也哭了,他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弟弟。

悲伤之后,邹雪生还是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和其他知青被分配到了采石场,他也明显感觉到,这里的人们更加热爱学习,也喜欢看书。

什么古今中外的名著,只要是能交上来名字的,稍微一问,都有人看过。

不过,北大荒的环境在当时也非常艰苦。

一次,邹雪生和五个人一起上夜班,那晚的温度是零下三十五度,可大家心里很暖和,干活也干出了一身的汗水。

在顶着大风回去休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吹出来一个“透心凉”,脚趾头都冻的很疼。

在他的记忆里,兵团的生活有汗水也有泪水,有悲伤的同时也有快乐,晚上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大家说说笑笑。

邹雪生有一个朋友,名字叫叶明,他的性格非常豪爽,经常在晚上和大家说:某个女孩子长得真不错。

有了知心的朋友,大家干活也就更加卖力了,有一天,连长告诉邹雪生:

“场院里的麦子需要入库,明天或者后天可能出现雨水,一天之内必须干完。”

邹雪生和大家都希望能够早点忙完事情,可这些事情也都是体力活,干起来浑身很快都是汗,衣服都湿淋淋的。

那个姑娘经过的时候,叶明也会安慰大家:“我今天都没敢看她。”

一番话,很快又把大家给逗笑了,大家都觉得叶明就是开心果,他在邹雪生的心中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叶明16岁就到了27连,一生中最为美好的岁月也都奉献给了这片黑土地。

也就是那段日子里,他和那个女孩谈恋爱了。

女方也是北京人,不过后来女方回北京了,父母担心叶明一时半会回不来,于是不同意让两个人继续相爱,女孩没有办法,也只能和叶明提出了分手。

在邹雪生的印象中,那是“开心果”最伤心的一天,叶明哭了一整个晚上,而邹雪生就在他的身边陪伴了一晚上。

后来,两人还是最好的朋友,一直坚守在黑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叶明终于能重新返回北京了,离开之前,他紧紧抱住了邹雪生,告诉他:“你今后回北京了,一定要记得来找我。”

当车子马上就要开动的时候,叶明将珍藏已久的钢笔放在了邹雪生的手里。

好朋友离开,对于邹雪生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一下也说不出来话,车子走远了,他还是呆呆站在那里,也不知道这次离别之后,还要多少年才能再见到。

到了知青返城的日子,以前每个连队都有好几百个知青,可他们一批接着一批离开了,空荡荡的宿舍中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此时的邹雪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因找不到同行而迷失了方向。

他回忆道:“那段日子里,知青们总是因为居住空间小发生象征性的小吵小闹,可是后来,位置渐渐变大了,我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邹雪生没有回家,1979年的时候,他和一位当地的女孩结婚了,一年之后,女儿便诞生了。

婚后的生活不算富裕,但也有着美满幸福的感觉,有的时候家里日子苦了,连吃饭都变成了难事,即便是如此,他和自己的妻子还是坚持着,就连种子都吃光了。

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两人还是离婚了。

离婚后,邹雪生便一个人带着女儿读书,女儿也比较懂事,上完初中便不再继续往下读了,去南方找地方打工。

他也渐渐在当年的北大荒扎了根,陆陆续续有了些朋友,也有好心的人给他重新介绍对象,可那些过来看情况的女孩,见到破破烂烂的房子,很快就扭头走了。

他无奈地说:“我这种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也不会有人嫁给我了,这样也好,身心也自由了,可以自我安慰一下。”

没有亲情的生活,也让邹雪生感到无比孤独,他也时常回忆起自己过去的那段岁月,有的时候也猛然觉得,前妻选择离开自己,也是个正确的选择,不能怪他。

一转眼,这样的日子就持续到了2003年。

那会,天气很冷,东北的水缸都结出了厚厚的冰,冬天也很难找到谋生的活,挣不到钱,就没有钱去买煤,邹雪生只能再想些其他的法子。

进入了新时代,很多生存技能和过去都不太一样了。

为了谋生,邹雪生还专门学习了电器维修,他也直言,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不能和其他当地人相比了,唯一的女儿,也去了深圳。

2008年8月,就在奥运会开幕前几天,邹雪生正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忙活,浑身都脏兮兮的,手机响了,他一接电话,才发现对面是叶明。

叶明说:“奥运会完了,我就去看你。”

过去的一切,再度涌上心头,他也没曾想过,竟然还有老朋友记得住自己,心里也是万分激动。

返乡之路

那天,邹雪生完全是在心神不宁中度过的。

他不知道这三十年时间过去了,他们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

可能他们中有的成了老板,有的成了领导,也有的成为了作家。

可是此时的邹雪生,还欠着别人的两万多元,女儿也在外地回不来,就连妻子,如今已经跟别人走了。

身边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以知青的身份来的,大家早已把他当做本地人。

9月14日,叶明如约而至,身边还有其他的朋友,他们都曾经当过知青。

大家一把就握住了邹雪生的手,对他说:“我们好想你。”

此时的邹雪生也泣不成声,对他们说:“我也好想你们。”

而此时,另一位名叫安彦生的人,也在关注着老知青的现状。

他曾经也是一位知青,对过去的日子也充满着感慨,很久后,他也看到了一篇文章,名为《最后一个知青》。

在他的回忆中,在知青们开始返回城市中,几乎每个人都想要早点回到自己的家中,不过邹雪生在北京已经没有家了,江西的老家也不能回去,所以他就一直留在了北大荒。

2008年,大城市的知青们突然又开始回忆起过去那段岁月,纷纷都想要回到当年奉献过的地方去看看变化,经过事先的打听才知道,邹雪生还活着。

四十年的岁月,他也早已习惯了生命中的酸甜苦辣。

叶明他们去了以后,看着邹雪生窘迫的样子,也都心酸不已。

他们默默帮邹雪生收拾着屋子,还有人去商店买来了吃的和用的。

“知青”这两个字其实早已从他的生活里消失,被人们忘却了,似乎他就是一直扎根在那里。

几天后,叶明他们回到了北京,心里也在想着,如果能从生活中给邹雪生提供一些帮助,只能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想办法把邹雪生带回北京,户口的问题去找当年的“知青办”,看看有没有办法。

不过,房子的问题最大,叶明和老婆商量了以后,决定把邹雪生接回北京来居住,一定要让他再次看到北京火车站,看到天安门。

当这一想法被邹雪生知道后,后者已经泣不成声。

他用手掐了掐自己的胳膊,来证明这一切并不是梦,四十年过去了,他早已没想到还有今天。

2009年6月的一个晚上,邹雪生的电话响了,是叶明打来的。

叶明说,所有手续已经办好了,而且女儿的户口也能跟着一起迁到北京去,可以在北京办理退休手续。

那天晚上,习惯了节俭的邹雪生去商店买了酒,自己喝到了后半夜。

他高兴,一部分原因是抱有希望,更多的,是高兴在那个老战友还记得他。

因为他知道,自己离开北京已经多年了,户口根本就找不到,没有办法承认自己就是北京人;再说,北京也没有什么单位愿意接受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了。

邹雪生告诉自己:“回北京是梦想,可它无法成为现实。”

之后,双方也开始频繁使用书信往来,那是那个年代独有的标记,他们并没有忘却,手机短信虽然快捷,可是已经没有那种味道了。

直到2009年春节之后,叶明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户口的事情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找到了,他们在劳资科开了一张证明,证明邹雪生就是北京的知青,档案放在科室里。

邹雪生非常吃惊,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让原来的单位开了户口丢失证明。

忙碌到夏天,叶明打电话说:“北京的准迁证已经批准下来了。”

邹雪生刮了胡子,望着镜子中的自己,也充满了朝气,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

到了宾馆,叶明将北京那边开出的所有证明都掏了出来,这一刻,邹雪生高兴得流眼泪,他知道对方这两年来一直想尽办法在帮助自己。

就这样,在工友的送行下,邹雪生才终于回到了北京。

从离开北京到回到北京,邹雪生用了43年。

回来之后,不少老知青都聚在一起,举办了一场接风酒会,他们每个人都偷偷给邹雪生塞了一千元钱,浓浓的战友情,也让邹雪生一下老泪纵横。

拿到了北京的户口簿,这位经历了历史,尝遍了人间冷暖的知青泪如雨下,落户的时间,是2009年7月23日。

女儿也回来了,邹雪生后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带着女儿前往天安门广场拍摄了一张照片。

他告诉女儿:“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以后就在这一天过生日吧。”

安彦中在文章中写道:“叶明夫妇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经商的,他们拿着普通人的工资,却做了一件感动大家的事情。”

他也提到:自己写下的不够多,可这是浓浓的北大荒情谊,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描述清楚的,希望邹雪生能在回到北京后,共同度过我们的老年余生。

2022年,邹雪生已经70多岁了,他已经变成了老人。

他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却也没有忘记过去的日子,他对女儿说:“叶明,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永远不能忘恩负义。”

北京的街头总是热闹非凡,邹雪生也总是喜欢出去转转,祖国变化如此之大,他也是打心底里高兴。

他的女儿,搀扶着他走在北京街头,看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看着人来人往的繁华。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邹雪生通过电视机实时直播,看着冬奥会,思绪又回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当时,他一辈子的好兄弟叶明打电话告诉他,奥运会结束就去看他。

然后,他原以为生活会一直如此的继续下去,但没想到,自己的老友愿意为自己奔波,换得自己能够回到北京。

对于当下平淡的生活,他感到无比知足。

岁月静好的时光中,唯有安康才是对生活最好的交代。

参考

感动中国人的知青情 安彦中(原 黑龙江兵团6师60团3连知青)

邹雪生自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