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同为进士,有人进士及第,有人同进士出身,两者差距为何如此悬殊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黄金岛的《同为进士,有人进士及第,有人同进士出身,两者差距为何如此悬殊》,希望大家喜欢。
同为进士,有人进士及第,有人同进士出身,两者差距为何如此悬殊
科举考试可以算是中国自古以来读书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发明不仅给广发人才带来了希望,还给每个时代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科举制度最早产生于隋朝,广泛应用于唐朝,它经过许多个朝代才出现完善起来的。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也就是明清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度选拔主要是文科类的进士,但这些人才都是经过重重选拔,最终参加殿试之后才能获得功名。殿试是由皇帝主持进行的,在殿试之后,其中成绩名列前茅的人,就会依次获得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以及同进士出身等功名,那么同样是进士,这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进士及第比较同进士出身好在哪里呢?
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的意义
根据相关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知道: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 ,“始分三甲”。孝宗乾道二年( 1166),“御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甲、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第二、三名称“榜眼”,南宋以第三名为“探花”。
也就是说,这些经过殿试的人会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这次考试的前三名,而这三个人的功名就是进士及第。第二个等级的人和第三个等级的人数是不固定的,每一次的考试都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的人,一般为几十个到几百个之间。第二等级的叫做进士出身,第三等级则是同进士出身。
进士在为官方面的不同
参加完殿试并获得前三甲的人,其实都可以被称为进士,但是他们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清朝史书的相关记载,
清朝一甲前三名也在殿试后授官,授翰林院修撰和修编。其他进士还要进行朝考,按等第分授庶吉士、侍中、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再次授推官、知州和知县等。
也就是说即使他们都是进士出身,但是他们在做官的资质上却是不同的。正常情况下,前三年都是可以留在京城做官的,而后边的二甲和三甲的人主要是没有太硬的官场关系,都会被委任到地方做一个小官而已。
获得进士功名的名人
明清时候,参加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及第功名的人应该算是比较多的。因为现在许许多多的古装剧而被大多数人知道的纪晓岚就是进士功名,晓岚是他的字,他的原名叫纪昀,
根据《清史稿·纪昀传》记载: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再迁左春坊左庶子。京察,授贵州都匀府知府。高宗以昀学问优,加四品衔,留庶子。寻擢翰林院侍读学士。
他获得的是进士出身的功名,因为他的名次比较靠前,所以就被留在了京城做庶吉士,后来就进了翰林院,开始了他一生的官宦生涯,因为科举考试的名次比较好的原因,他的官场之路算是走得比较顺畅的,起码他最开始的起点就是很不错的,晋升的空间比较大,前进的道路也是比较宽的。
根据记载,他曾经担任过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及太子太保等职务,在古代的官场上来看,他的地位基本上到达了文人能够到达的顶端,只不过他并不在乎手中的权力,而是精心于文学创作,所以虽然他的地位很高,但他只是一个好学的文人并没有多少实权。即使是这样,他也是当时许多读书人羡慕的对象,毕竟能够考中进士,留在京城甚至名垂青史的人少之又少。
同进士出身功名的人
北宋诗人柳永就是同进士出身的一个文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成年以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都没有中进士,虽然他没有功名,但是因为他做的诗词非常受欢迎,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也对他另眼相看。他的一生几乎把大半的心血,都放在了参加科举考试和创作诗词方面。虽然后者的成就非常突出,但是前者好像并不太顺利。虽然他在后来一次获得了同进士功名,但却因为言行得罪了皇帝,而被朝廷委任到地方上当县令。不过他这个县令的也算是不错的,根据
明《嘉庆余杭县志》记载:柳永,仁宗景祐年间余杭县令,长于词赋,为人风雅不羁,而抚民清净,安于无事,百姓爱之。
他和前边提到的纪晓岚都算是进士出身,他两人的结局却天差地别,前者达到了官场的顶峰。而后者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在官场上走得更远,位置只到县令而已。不过从历史记载看来,柳永对自己的地位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他人生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当官,而是写词作诗和美人而已。
其实,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还是在于进士及第和同进士出身的等级差别上,古代一些贵族甚至认为,如果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同进士出身的功名是给家族丢脸,因为这些大家贵族根本不承认同进士出身也是进士。一般来说获得同进士出身功名的人,大多都是出生贫寒的读书人,所以这也就导致获得同进士出身的人,都是会被委派到地方上担任末等品级的官员。
左迁右侍郎评:
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很好理解,就像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高考考试,有人考上985、211,有人上一本,有人上二本三本,还有大专院校,这种等级差异古往今来就存在,曾国藩就对自己同进士出身的功名非常的避讳,据说他甚至不允许别人提起这件事情,否则就会当众翻脸。有人更是用如夫人,同进士来形容这个功名,如夫人就是小妾的意思,这足以说明在大部分官员的心中,这些人是没有资格和其他的进士相提并论的,这也就导致了同进士出身的人很难在官场上走得长久,大多数只能做到县令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