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一年削掉五位藩王,他为何这样着急削藩?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墨落寻烟的《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一年削掉五位藩王,他为何这样着急削藩?》,希望大家喜欢。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便削藩,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那我们看看第一年就直接削掉五位藩王的建文帝,为什么这么着急削藩?
建文帝是一个书生气十分浓厚的人,也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在朱元璋眼里朱允炆就有些懦弱,甚至朱元璋都想过要换皇位继承人,要不是朱允炆身处长子长孙的位置,可能分分钟就丢掉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了。
正所谓“守业更比创业难”,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后,才知道皇帝并没有那么好做,很多的问题摆在朱允炆他面前,而在他眼中,藩王就是一个最大隐患,那就看看朱允炆为何着急削藩吧。
一:藩王位高权重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并不放心外人,但对于自己的家人来讲,十分放心,于是就有了:“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分封诸子为王,把宗室的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其目的就是设法加强皇室本身力量。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在朱元璋死之前,其实也担心藩王的问题,于是就做出了一些规定,规定藩王“不可相互来往”、“不可同时在京”等,可是朱元璋临死的遗训,却成了朱棣起兵的理由。
《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至于藩王有多大权力,我们先看看几个藩王的实力,藩王中有九位塞王(镇守边疆的藩王)实力尤为强劲,手中有军事指挥权,其中燕王朱棣拥兵十万,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出现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的局面,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兵力就已经高达20多万人,其中随军出征的就有20万人。
藩王除兵力雄厚外,还有自己的税收,朝廷还会发放粮饷,对于边境上的事情,小事可以直接处理不用向上汇报,大事才需要向朝廷汇报,这也导致事情的大小皆由藩王自己决定,上不上报也由自己决定。
二:藩王对朱允炆不满
藩王除一个从孙之外,其余皆是朱允炆的叔叔,随着藩王势力的不断增大,对这个皇长孙的态度也不是很友好,朱棣就曾在宫中对朱允炆说过“不意儿乃有今日。”(意思就是你小子也有今天)
朱允炆选择忍了,可是却被朱元璋看见,大声训斥朱棣,朱允炆却帮朱棣说话,跟朱元璋说叔侄闹着玩呢,朱元璋才不追究。朱棣在朱元璋眼中是一个好儿子,可是朱允炆眼中却是一个坏叔叔。
朱元璋曾经笑着向朱允炆说过:“我安排你的几个叔叔给你守护边境,站岗放哨,你可以在家安心当皇帝了。”可是朱允炆却不高,沉思一会说:“外敌入侵,由叔叔来对付,如果叔叔们有异心,那我怎么对付他们呢?”
朱元璋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反问朱允炆:“你的意思呢?”
朱允炆说到:“首先用德来争取他们的心,然后用礼约束他们的行为,再不行就削减他们的蜀地,下一就是改封地,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只好拔刀相向。”
朱允炆的话其实是正确的,朱元璋也很欣慰,但是朱元璋没有想过,朱允炆哪有那个实力与自己的叔叔们对抗,他的叔叔们都因为他当皇帝心中不快呢,尤其是嫡出的朱棣,不能说每个藩王都想当皇帝,但大部分心中还是有皇位应该由自己来继承的想法。
三:受朱元璋和父亲朱标的影响
我们先说朱标,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受儒家的熏陶,使得他性格仁慈宽厚,朱元璋觉得朱标心慈太软,为此没少费心思,历史上很多人都说,朱元璋之所以杀功臣就是想替朱标扫除障碍,不过可惜的是,朱标没有活过朱元璋。
朱允炆深受父亲的影响,也喜欢儒家思想,性格也随自己的父亲,可是父亲死的早,年少的朱允炆开始承担大任,将自己的弟弟们带到自己的身边,细心照顾,除此之外,他还需要照顾已经60多岁的朱元璋。
再说朱元璋,朱元璋的性格与他父亲朱标完全相反,在朱元璋身边服侍,使得朱允炆受到了影响,从他对削藩后皇叔们的态度(贬为庶民),就可以看出,有朱元璋的影子,朱元璋的铁血手腕是因为自身的能力足够强,才决定的,但朱允炆就不一样了,刚刚继位一年就削藩,并且个人能力有限,完全是没有看清局势导致削藩失败。
总结:朱允炆的削藩也完全有身后智谋团没有想出更好的计策,过激的行为导致朱棣出兵时,没有藩王愿意帮助朱允炆来攻打燕王,再加上朝中没有能堪大任的武将,最终败给自己的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