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农村老妇参观博物馆,当面指正解说员的错误,才知她是特等功臣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豁达历史达人的《农村老妇参观博物馆,当面指正解说员的错误,才知她是特等功臣》,希望大家喜欢。
每个国家的博物馆都承载着属于这个国家的独特记忆,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留下的文物数不胜数,为了妥善保存这些文物,国内建立了许多博物馆。
有一类博物馆比较特殊——革命纪念馆,这一类博物馆通常设立在著名的革命根据地,里面保存着革命时期留下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01
山东菏泽就有一座这样的纪念馆,里面保存了许多有故事的老物件,为了让参观者们清楚这些物品背后的来历,纪念馆还聘请了许多解说员。
但这些解说员毕竟没有亲身经历革命,有时候难免漏说错说,有次一个解说员还被物品的主人当面纠正过。
那个解说员在讲解的时候告诉参观者,馆内的针线包背后有着一段抗日故事,这个针线包的主人,曾经用小小的三根绣花针就吓退了敌人。正当大家屏气凝神听着的时候,一个老太太突然出声,纠正道用的是纳鞋针。
解说员十分惊讶,问她怎么知道,老太太泰然自若地回答道,因为我就是针线包的主人朱文起。一石激起千层浪,朱文起老人很快得到了馆长的接待,大家都想详细听听她的抗日故事。
朱文起是在1941年投身革命的,当时敌人着重于搜查男人,因为他们潜意识认为传递情报这种危险的工作会交给男人,所以村里的党员另辟蹊径,找了朱文起来当情报员。在接下这个任务之前,她已经知道自己将面临很多困难和危险,但她没有丝毫畏惧。
02
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将情报传递给鲁西南地委,当时交通不便,传递情报只能靠人力。朱文起接到任务后便挎着篮子出发,出发前她将情报小心地躲藏在自己的针线包里面。
路过日军哨岗的时候,她遭到了伪军的盘问,对方问她篮子里装的什么东西。朱文起牢记着别人告诉自己的话,一点慌张的神色都没有露出来,反而恶狠狠地盯着伪军,然后掏出了三根纳鞋针。
也许是她的神色过于狠厉,伪军不想和她过多纠缠,于是便把她轰走了。朱文起的第一次任务顺利完成,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会这么顺利,这让她产生了一种自豪感。
此后她越来越自信,带着自己的针线包一次次跨越敌人的防线,成功送出多个重要情报。因为她的表现特别突出,党组织在1941年批准她加入我党,她自此之后便是正式党员。
1942年9月,朱文起接到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将一批宣传单送到另一个县城,但是那个县城已经全部被伪军占领。传单的目标比较大,不好躲藏,而且伪军对于入城的人都会进行搜查。朱文起虽然在传单上面遮盖了不少东西,但是一翻肯定会被发现。
03
危急时刻朱文起突然听到有个伪军说话的口音和自己是一样的,于是她立刻上前攀关系,假装是那个伪军的远方亲戚。这个伪军虽然不记得有这门亲戚,但是对方一脸慈祥,还夸自己有出息了,碍于亲戚情面,他只匆匆检查了一下便放行,朱文起又一次靠着自己的智慧完成了任务。
战争时期朱文起不怕苦不怕累,独自一人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但新中国建立,可以享受革命果实的时候,她却决定退出组织,把机会和岗位留给更有文化的年轻人。完成交接之后,她便回到老家种地,从未对别人说起自己从前的故事。
直到那天朱文起一时兴起去参观纪念馆,见到了自己的针线包,往事涌上心头,让她泛起了泪花。本来她也没有准备说出自己的身份,但听见解说员说错了故事中的细节,她便忍不住出声纠正,这才暴露了。
听完她的故事后,在场的人都十分敬佩,馆长更是十分激动,忍不住去和这位革命英雄握手,还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提。但朱文起并不看重这些东西,她为组织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却从未向国家和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更不注重那些虚名,她留给我们的,只有那个破旧的针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