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昔日鱼肉百姓的匪兵,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却选择了英勇就义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千年回响的《昔日鱼肉百姓的匪兵,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却选择了英勇就义》,希望大家喜欢。
一提及民国时期百姓疾苦的根源,人们多会想到军阀割据。说实在话,民国时期的军阀与历史五代十国的状况很是相近。很多草根、混混、野心家都在想着割据一方,自称天下。当然,这种想法本身无可厚非,毕竟时代造就人,在生活严重受到压迫的情况下,谁不想自立,谁不想翻身?可问题就在于民国时期军阀的名声实在不怎么样。
可能要首先声明一点,并不是所有军阀都如此声名狼藉,有些就很正规,但有些却极混乱,用兵匪来称呼他们一点不为过。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镇嵩军,就一度非常让人头疼。这支队伍的当家人是近代史较有名气的“刘瞎子”,原名刘镇华,他绝对算是一个弃笔投戎的典型人物。当年刘镇华出身商贩之家,考中过秀才,肚子里的墨水可不少。
不过,机缘之下刘镇华加入了反清革命,并且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因为斗争而拥有了一支“刀客”出身的小队伍。可以这样说,这支刀客队伍对刘镇华的影响非常深远。后来因为反清活动受挫,刘镇华投靠到陕西大都督张钫部的门下。随着民国成立,刘镇华又被张钫举荐给了袁世凯,并且等到了管理镇嵩军的机会,从而一举开始自己的军阀人生。
刘镇华这个人怎么样其实并不复杂,他不过是个多次投靠大军阀,从而保存自己实力的人。但他的镇嵩军就相对复杂多了,前面说过这支队伍有很多人是曾经的“刀客”,说白了也就和现在那些替人要债的人性质差不多,不仅如此,这些人又与豫西土匪有着斩不断的关系,如此一来,就可以想象镇嵩军人员的素质了。当时的老百姓对他们都是绕着走的,就连他们的上司也瞧不起他们,自然有什么好事都与他们无缘了。
人家刘镇华到底是喝过墨水的,虽然下手狠,可心智不糊涂。面对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局面,他决定改造自己的队伍。首先刘镇华下大力度整顿军容军风,其次带着他们去消除土匪。而且,刘镇华狠起来六亲不认,凡不听从军纪,不遵守军规的人,绝对不轻饶,据说当时就有几千人被他给灭了。如此一来,镇嵩军的形象大为改观,重量也有了全面的提升。
刘镇华带着自己这支成了气候的队伍,一路东奔西走,今天依偎在袁世凯门下,明天又投奔了段祺瑞,后天则是吴佩孚……反正当年什么冯玉祥、阎锡山都收留过刘镇华,这与三国时期吕布“三姓奴娃”的称号也好不到哪去了。但没有办法,当时天下就这么混乱,真的想单干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只能依附大树不断吸收养分滋养自己的根系。果然,至1926年,刘镇华的镇嵩军真的扬眉吐气了,原因是他带着这支队伍耗时多半年时间,攻克了西安城这块硬骨头。就此“刘瞎子”的大名巷尾皆知,同时也成了可以与当时几大军阀比肩的人物。
但这种威风刘镇华没享受多长时间,1929年,以冯、阎为首的军阀开始反蒋斗争,刘镇华不想参与其中而退居二线,镇嵩军则交由他弟弟刘茂恩打理。很快,刘茂恩带着这支队伍投靠了老蒋。之后大家就都清楚了,抗日战争爆发,镇嵩军虽然与红军有过不少对抗,而且在后来抗战结束,刘茂恩也曾带人清剿过抗日革命力量。
不过,回到抗日时期,镇嵩军面对国难当头,是选择了抗日的。在中条山战役中,刘茂恩九死一生,跟随他的镇嵩军损失惨重,经过十四天的抵抗,除了刘茂恩及少数近从脱险之外,其他人直接战到弹尽而亡。可能在这一刻,镇嵩军的成员才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骨头,才从内心了解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现实,所以他们选择了为国难而献身。至于自身生前的种种,只能都留于后人各自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