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崇明”牛路、鹤冢、野猫洪……崇明这些地名你听过吗?

“崇明”牛路、鹤冢、野猫洪……崇明这些地名你听过吗?

时间:2022-08-15 09:25:03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江南水乡生活见闻的《牛路、鹤冢、野猫洪……崇明这些地名你听过吗?》,希望大家喜欢。

崇明的动物地名

地名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地名和人文地理地名两大类,其命名原则可以细分为数十种,其中动物地名是较为多见的原则之一。

动物地名产生的原因不一,至少可以分为这几类:因动物栖息、养殖或交易场所而得名;因某地地形、景观与某类动物形状相似而得名;因当地民间传说或者某种动物寄托了人民美好的愿景而得名。徐兵先生编著的《崇明老地名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收录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动物地名,它们多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生动地反映了崇明丰厚的文化积淀,下文择要进行介绍。

《堡镇》图(1932年)

马厂圩,在陈家镇境内,因当地曾为养马之地而得名。“马厂”一名,始见清乾隆《崇明县志》卷首《沙图》。根据民国《崇明县志》卷九《武备志》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拨七滧小阴沙草地2顷46亩作为马厂,后又增拨。至清末,马厂占地达12顷8亩3分2厘。

马桥。称作马桥的地名有多处,均因马道经过桥梁而得名。一在庙镇境内,位于王家桥以北。据崇明《沈氏宗谱》载,“南分长房三支、汾系”迁崇第21世沈嘉禾、沈顺郎,居住“貊貔镇东南马桥”。此为北马桥,跨东西向的门子港。北马桥之南有南马桥,跨东西向的小界沟。

蚌壳镇(《崇明县》图)

一在港沿镇境内,亦分为南、北马桥。据崇明《顾氏汇集宗谱》记载,“贞后裔孙”,顾三郎、顾顺余、顾金狗居住“马桥镇东北芦港”。港沿镇境内另有四滧北中路马桥、四滧北海岸马桥,名载于清乾隆《崇明县志》卷三《津梁》。其中四滧北海岸马桥,“乾隆二十二年附近居民修”,光绪《崇明县志》称之为“海岸大桥”,注称居于“赵公堤”,应为今鲁玙跨四滧的桥梁。四滧南马桥、四滧中路马桥则辖于堡镇五滧。港西镇、建设镇、新河镇境内均有“马桥”地名,不再赘述。

牛场镇,在“三长安沙”(庙镇、三星镇境内)。崇明《顾氏汇集宗谱》“鸣风后裔孙”的一支,居住“三长安牛场镇南”。祟明《曹氏家乘》记载,洞庭公派,13世敬楼(敬楼公派),22世惟祥、惟宰,居住“牛场镇北”。

牛弄,又名后安巷。在崇明县府后。旧时每年立春,县官与稻草扎成的春牛同时出巡。县官向东经管弄至牛弄向西,春牛出县衙向西经北衙至牛弄向东,若县官与春牛在县衙后门口相遇,则表示该年年景丰收,若不遇,则年景欠佳,故名牛弄。

牛洪口,在庙镇南新桥镇南。牛洪,即清光绪《崇明县志》所载牛鼻子港。崇明《王氏宗谱》“世贤支、继成后”的一支后代,居住“新桥镇南牛洪口”。

《崇明县》图(1930年)

牛棚镇,陈家镇人民政府驻地。该地原有财主张丕扬,养200多头牛,形成养牛场、镇场。张育有六子,其中张明达、张元达为清末秀才。

牛路,位于建设镇牛路村。分东牛路、西牛路,南北向,间隔150米,路宽2米,本是乡间狭长的无名小路。据《建设乡志》记载,相传在清末光绪年间,当地武秀才陆满夫因有祖传海滩地数百亩(一说他有100多顷海底田),全无粮草收益,却年年要向县府交纳田赋,于是联络好友、当地文秀才吴佐才,商议集体向太仓州州府提出豁免田赋的请求,结果未被州府允准。于是“刀笔全能”的陆、吴两人赴京上告。官府受理时,问他们家住何地,陆、吴为抬高自己身价,回答:“家住太仓州崇明县便民桥北首竖头路,地名叫牛路,分东牛路、西牛路,东牛路东面是白钥港,西牛路西边是界排港。”牛路因此而得名。

牛鼻子港,在崇明县城西。位于长安沙洪西、潮鸭港东。名载清光绪《崇明县志》卷七《营汛》以及附图。即牛洪“牛鼻子”,俗称道士为牛鼻子,因道士头上梳了一个朝天髻,似牛鼻。带些揶揄轻薄的意思。据此判断该港因地形得名。

鲁屿镇(《堡镇》图)

野猫洪,古地名,在南沙。名载明万历《崇明县志》卷一《河港》。清康熙《(重修崇明县志》卷三《建置・河港》:”野猫洪,倭犯必由此登崖(岸),其来巨测,故名。”崇明儿童传统游戏项目之一“避(叛、畔)野猫”,疑与历史上的倭寇入侵有关。

野鹅田,在建设镇运北村境内。原有天然港洪,长年生长芦苇、水草,为野鹅、野鸭寻食归宿之地。后渐成滩地,人称”湿脚黄瞿状”。一在庙镇境内。位于王家桥以北,俗称底田。1949年在此开挖而成解放河,南通鸽龙港。一在陈家镇境内。有鸿鴻田村、展宏村行政建置。有裕鸿佳苑小区。野鹅沙于清朝康熙年间出现,雍正十三年(1735年)报隶通州,为狼山镇寄庄,见于民国《崇明县志》卷三《地理志・沙状》。

蟠龙镇(《崇明县》图)

鹤颈湾,因地形似鹤而得名。其头在西北,身在堡镇、马桥,尾在合兴,脚在原堡镇乡一大队(仙鹤脚)。崇明《曹氏家乘》记载,“念祖公派,19世君修”,居住“倪龙鹤颈湾东”。崇明旧地名有鹤脚(仙鹤脚)、牛眼(牛眼睛)、蓬索、犁头等,是因户总、粮书故意将丘形剪碎(俗称“剪丘”),呈长狭、尖斜,使里排不便掌管产业,以便任意兼并,从而获取弊产。

蛸蜞镇(《崇明县》图)

鹤冢,在崇明东沙秦家符。元代崇明诗人秦约(字文仲)在此葬鹤成冢,故名。民国《崇明县志》卷三《地理·古迹》著录:元张伯雨、清山阴许景仁均有诗咏之。张诗见《句曲外史集补遗》《百城烟水·崇明》《瀛海掌录》(卷三),诗曰:“鹤寿千年定有无,羽衣蝉蜕雪模糊。樵人为裹玄黄氅,少保亲传粉墨图。抔土未干春草短,三山何在白云孤。夜寒帏怅应岑寂,别向军亭觅凤雏。”许诗见雍正、乾隆《崇明县志》卷十九《艺文志》,诗曰:“千秋遗冢落春芜,华表归来问有无。到底海天蓬岛近,不随尘劫入犁锄。”

参考文献

《上海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徐兵:《崇明老地名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

资料:图溯上海

编辑:李琳

责编:朱竞华、李琳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