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我国古代货币经历的8次重大的变革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钰聊收藏的《我国古代货币经历的8次重大的变革》,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数千年以来古代货币经历了8次重大的变革,在货币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些重大的变革。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第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和贝有关,货币的使用也使于贝,商品交换的发展导致货币需求加大,海贝已无法满足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和大规模使用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第二形状多样向规范形制的演变,从模仿自然海贝形状制造的铜贝出现后,战国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铲币,刀币,圜币,楚币(郢爰,蚁鼻钱),构成四大形制各异的体系,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这种天圆地方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第三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封国都有独立铸币权,所以既有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也有景帝时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的富甲一方,历经汉景帝削藩之后,终于在汉武帝时期才收回了郡国的铸币权,得以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的格局,也奠定和夯实货币标准化的基础。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第四由计量向计值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一株相当于当今0.65克,公元621年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了开元通宝钱,开启了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的先河,此后历代王朝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第五白银的货币化,明英宗正统二年白银作为纸币的保证金,最早开始行使货币职能,货币白银的兴盛则是逐步实现于明清两朝,货币职能使用上又有实,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虚银两则是一种记账货币,虽有一定含银量,但并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元,汉口的洋例等,虚银两只用于记账,实际支付时则需折算成钱元,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停止使用。
第六铸钱工艺的重大变革,母钱翻砂法的应用,先钱铸钱主要是范铸法,既有早期布币的一千钱一范,也有刀币的四刀或五刀一范,起源于汉初榆荚半两的叠铸法,在效率上大大提升,西安郭家村出土的烘范窑证实,王莽时期甚至可以达到一叠46层23合,一次可以浇筑184个大泉五十,隋唐以来母钱翻砂铸钱法中采用母钱代替母范,节省了铸钱成本,工艺流程更趋合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堪称铸币史上的里程碑,母钱翻砂铸造工艺的使用也将古代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发展到了极致。
第七纸币的诞生,尽管史料明确证实交子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纸币,但没有实物出土使人们难以见其真容,但八十年代在安徽出土的东至南宋关子印版,让世人终于得以窥探关子的样式,此后从元代的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发展到明代的大明通行宝钞的使用,更是将纸币规模使用推向新高度,货币纸质化无疑又是里程碑式的发展。
第八浇铸币向机制币,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机器大工业对传统农耕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局面,国外大机器制造技术逐渐传入我国,光绪年间已开始造币机器开始用于制造银元,铜元,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得流通了2000多年的圆形方孔钱走向了终结,数千年间古钱币一直在方寸之间,传承着古人的智慧和汗水,直到今天各种形式的纪念币和纪念章也在用更精美的姿态,延续着古代花钱的使命,各种变革中传承着的是绵延不绝和璀璨耀眼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