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北宋时期,中国瓷器行业为什么那么发达?因为产销进入了良性循环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中郎将V的《北宋时期,中国瓷器行业为什么那么发达?因为产销进入了良性循环》,希望大家喜欢。
北宋时期中国的瓷业发达,是因为国家经济空前繁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活动频繁,国民购买力提升等综合因素,促使制瓷工艺大幅度进步的结果。
一、经济的发达促成审美的改变
北宋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经济的“珠穆朗玛峰”,其经济到达“峰值”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80%。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商业的政策,尽量避免对外战争,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到了北宋中叶,栗米满仓,宋代的边军都吃不惯小米。像天竺葵都被当成野草,没有人食用。
根据成书于靖康年间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梁都城里的餐馆,“送外卖”用的餐具都是银制的。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之后,吃穿不愁的人们,对于生活用品就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大家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投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于是就促使瓷商们在烧瓷的工艺上精益求精,瓷市因而得以繁荣。
二、出口贸易让瓷商赚得盆满钵满
宋代国家的商业税收比较宽松,商人的利润空间很大。“澶渊之盟”后,北宋一百多年来,没有爆发过对外战争,边境贸易十分发达,商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宋朝在北面设置了“榷场贸易”,与辽国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进行经济活动。少数民族用兽皮和奶制品等物品换回瓷器,一部分自用,而另一部分则是倒卖到中亚获利。
而南面的“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与茶叶,依然是“主角”。宋代的造船业发达,港口吞吐的能力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因为宋瓷质量好,外形美观,受到了欧洲贵族的追捧。在当时的西方,中国瓷器的价格已经超过了黄金,所有的贵族都以拥有中国瓷为荣。
根据专家推算,当时宋朝单单通过海上瓷器贸易获得的GDP,就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20%,与中国通商的国家,达到了五十三个。在暴利的驱使下,中国的瓷窑同时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就不足为怪了。
三、工艺提升与宋瓷业贸易相辅相成
宋代烧瓷,注重对窑温的控制,为了达到较高的炉温,一改前代用柴烧窑的习惯,改用煤炭烧窑。根据专家的推测,河北定窑的酱釉瓷烧成温度已经达到了1350摄氏度上下,与现代窑炉的温度基本一致。而到了现代,我国解放以后,很多地方烧窑,还在采用木柴。
宋代瓷窑的构造与前代相比,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馒头窑”,南方则有“龙窑”。瓷窑容量变大、炉温变高,一次可以批量烧制更多高品质的瓷器。在烧瓷的装饰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白釉、红釉、变釉等各种上色技巧,用以满足世界各地不同社会层次,不同审美习惯、不同信仰的人们的需求。
海陆贸易的发达,扩大了宋瓷生产的规模;瓷商得到丰厚的利润,加大了对宋瓷研发改良的投入,生产出了更多的好瓷。宋瓷质量好,销量就高;销量高,利润就高;利润高,工艺创新上投入就大;工艺创新投入大,烧出来的宋瓷,质量就更高。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终于把宋瓷的审美与工艺,推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结语
北宋因为藏富于民,国民的购买力强;民间与上层,同时通过“内需”提升了对瓷器艺术的审美。又因为“世界贸易”的繁荣,以“外需”的形式,推进了宋瓷业生产工艺的进步,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