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东北人一半来自山东?龙口港百年码头告诉你,山东人为何闯关东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花开一世倾情一生的《东北人一半来自山东?龙口港百年码头告诉你,山东人为何闯关东》,希望大家喜欢。
即使对历史再不了解,任何一个中国人也应该听说过“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这三个词,其实它们背后代表着中国近代历史上三次最有代表性的人口大迁徙活动。与之有关的影视剧作品其实也不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央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
图片摘自公开资源《闯关东》电视剧照
说白了,这种成规模的人口大迁徙事件,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动荡年代里,社会底层百姓为了“讨生活”,“活下去,而且希望活的更好”,才宁可背井离乡远赴他乡。
这次来到山东龙口,我们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走访了“闯关东”的海路起航地——龙口港(烟台地区龙口市环海中路)。听当地陪同的朋友说。在晚清时期到民国初期的中国北方地区,天灾人祸频频,“闯关东的人”遍地都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腐朽的清政府政权已经摇摇欲坠,苛捐杂税沉重,关内老百姓不堪重负,再加上黄河下游地区连年出现自然灾害,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偶尔还有黄河决口,蝗虫灾害,农民根本无法正常耕种。
这一时期,加上国内战乱频发,社会政局动荡,日寇袭扰,经商者也不能安心经营。于是,大批山东人便开始通过陆路和海路两种方式,远赴肥沃的东北黑土开辟新家园(创业、讨生活)。
这要是再往前推一二百年,“闯关东”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东北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是什么地方?那是满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自打清军入关,满清政权定鼎北京之后,就对东北地区施行了封禁政策,严禁关内汉人出关去往东北地区。但是到了晚清到民国时期,清政府被革命党、外国列强和宫廷权势斗争牵扯了太多精力,根本无暇顾及民间的人口流动。
当初满清政府“封关”的政策自然也就成了摆设(也有一种说法是清政府主动弛禁政策,鼓励民间对东北闲置耕地开发)。渐渐地,关内远赴东北的人越来越多,其中绝大多数闯关东者来自山东省,他们主要分成了水陆两条迁徙路线挺进东北。
第一路,走陆路。从山东出发经过河北、天津两地出山海关进入辽东地区,大约要走800多公里;第二路走水路,就是从我们此时所在的龙口港登船出发,横渡渤海,从旅顺、大连登陆,深入东北,渡海有80海里(约150公里)航程。二者相比,后者路线只要1天时间,而前者则需要走马不停蹄走半个月左右。可想而知,但凡兜里有两块银元的,都愿意走海路去“关东”。
我们通过龙口港世纪文化苑(Tips:景区免费参观游览)的讲解员了解到,从1862年同治元年清政府在烟台设立东海关的龙口分关时算起,便陆续有山东老乡通过龙口码头乘船远赴东北那些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地方开荒打拼。直到民国初期,走海路去东北闯关东的山东人数陡然激增。
1921年,龙口港对东北地区的客人输送量达10万余人。1927年到1928年,短短两年,山东闯关东的人数高达188万人之多。占到了全国移民东北总人数的87%还多,移民人数达到了历史顶峰。而纵观晚清到民国的80年间,累积有800余万人次移民东北,其中山东人占了绝大部分,从龙口港起航进入东北地区的山东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中国人口》东北三省分册的记载,1893年(光绪十九年)时,辽、吉、黑三省在册人口分别是430万、62.6万和100万,加起来也就600万人左右。可是到了1910年以后,再一次人口调查显示,东北三省总人口数为1977万余人,短短不到20年,东北地区人口激增两倍多!
由此可见,“闯关东”的山东移民总数量不可忽视,所以后世总有人爱说——“东北人,有一半来自山东”,这话乍一听有点玄乎,可在充分了解了“闯关东”的历史背景之后,似乎是靠谱的,你说呢?
在龙口港码头走一走,不仅可以了解到闯关东的历史背景,还能发现这座百年港口的兴衰过往。穿过一座名为“龙口码头”的牌楼,沿着港口的海边是一条平整的石砌小路,装饰有人物雕塑,路旁有一段200多米、宽八九米的残破不堪的混凝土栈桥码头,如果不是讲解员介绍,可能都不会注意它的存在。可一百多年前,上百万闯关东的山东老乡就是踏着这座混凝土码头登船去的东北!
当然龙口港码头也是一处商港。园区的史料介绍说:龙口湾,具有水深域阔的特征,是一处天然的港湾,清末民初时期就是南北海运的一处重要集散地。1914年龙口自辟商埠,1919年10月5日,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栈桥码头在此落成。龙口港栈桥码头落成的新闻,一时间轰动了全中国,甚至被当时的新闻报纸誉为“中国破天荒之新建筑”、“东亚河海工学业上第一声”!
这座栈桥码头落成以后,龙口港船舶量陡然倍增,商贾开始云集此处,声誉日隆。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往来于此的外国定期轮船达二三十艘,来自江浙地区的帆船更多达数百条,中外航线一下增至70多条……龙口港一下成为了渤海南岸区域客货运输的枢纽港:龙口粉丝、黄县长把梨、神香、沙粉等大宗货物常年经此出口;南北器物,域外洋货等舶来品从这里大量登陆上市。龙口海运进入了开埠以来的鼎盛时期。
即使在烽火连天的解放战争时期,龙口港也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承担着人民军队渡江解放东北的伟大使命。从龙口港百年码头遗迹那里,就可以看到一组解放军渡海的形象雕塑。
1945年9月到11月间,在全面完成抗日战争之后,人民军队根据中共中央机关指示,山东部队和干部渡海挺进东北解放东三省。龙口港最为距离东北最近的一处规模化港口,此时发挥了“军港”的作用。
彼时,胶东军区在龙口设立了运兵指挥部,许世友任总指挥,联合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前后率领近五万名干部战士分批次从此地进军东北,为东北全面解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所以说,龙口港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一处繁荣的商港,这里也是见证了百年历史风云的地方,还是涂满红色记忆的地方。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