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吏卒平等、医疗保证”,从汉代边疆屯戍生活,看古典人道精神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上的皇宫的《“吏卒平等、医疗保证”,从汉代边疆屯戍生活,看古典人道精神》,希望大家喜欢。
汉代自汉武帝把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法家思想的新儒学被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以及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全国范围内都在学习新儒学,而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里面都有古典人道主义思想,如此便使得古典人道主义思想上至皇帝下到平民百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汉代,特别是在西北的居延地区,这种思想更是在将士们的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边疆屯戍生活中古典人道主义思想还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贡献,例如促进边疆将士的关系,稳定边疆等。
古典人道主义的含义
人道主义的现实意义就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是一个哲学概念。
而在以前对于人道主义认识存在缺陷的时候,古典人道主义是在传统社会里存在的并且对人的价值和生命、人的人格和尊严以及人的生活和情感给予重视和关怀的行为、做法和思想,中国古典人道主义的另一个含义即是以仁爱精神为基础,把政府、宗教社区以及家庭作为组织依托,以存养鳏寡孤独、赈济灾荒和抚恤照顾残疾人作为实践内容。
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
人道主义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人。
古典人道主义的特点
古典人道主义早在中国周朝的时候就已经产生,在春秋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里得到发展,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人道主义特点,例如平等的特点,还有仁爱以及自然性等。
1、平等的特点
道家的思想家里面大多都是平民,来自普通的市民阶级,对于下层人民的生活深有体会,他们反对不合理的等级秩序,追求平等,有史记载道家思想家庄子曾说:“
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道家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应该同甘共苦。
2、仁爱特点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人文主义的奠基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其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仁爱”,“仁爱”也是孔子人道观的核心,有史记载,在《论语》里面就有一百多处提到过“仁”这个思想。除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发展者孟子也大力倡导“仁”,他认为君主应该施行仁政,曾言:“
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自然性
古典人道主义里面所谓的自然性是指遵循人的自然本性,对于人们因为本性对价值取向和理想的追求,还有就是对于人们各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都予以支持的态度。而在中国的思想当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儒家思想里面的重视人伦,道家里面的尊重自然等。
汉代屯戍生活里的古典人道主义
在汉代戍守边疆的士兵生活中体现了许多的古典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戍守边疆,远离京城的同时也远离了尔虞我诈,边疆环境恶劣,士兵之间同甘共苦,相互帮助。
因其位处边疆 数十年不得还家,这些将士吏卒早已把同伴当成了亲人、朋友,所以在汉朝屯戍生活中士兵之间的社会地位是相对平等的。
另外由于镇守边疆的需要,每个吏卒的生命健康都能得到重视,而且屯戍的吏卒的感情生活也会得到尊重,家属可以不受限制的去看望他们,甚至可以跟随他们戍守边境。除此之外,如果士兵有家人生病或者死亡,也会被允许告假回乡探视,可见在汉代屯戍的生活体现了足够的人文情怀。
1、士兵之间的平等对待
汉代屯戍之地士兵与将领高官之间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是高官就网开一面,真正贯彻了“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
居延汉简当中就记载了戍卒与戍吏之间以及戍卒、戍吏与百姓之间的诉讼卷宗,其中《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卷宗里面记载了戍吏甲渠候粟君与平民百姓寇恩之间的诉讼案件,“十二月己卯居延令,守丞胜移甲渠候官候所责男子寇恩事乡,置辞爰书自证写移书到……辞爰书自证,须以政不直者法亟报如律令,掾党守令史赏。”结果是平民寇恩胜诉,即便他是边境的高官,但这个官职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特权,可见在汉代边疆地区,人人都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在汉朝屯戍之地戍吏与戍卒之间地位也是平等的,在内地那些高官可以随意对自己下面的士兵打骂,因为在内地身份地位分界明显,下面的人可以随意供长官驱使,一直秉承“军令大如山”的思想,而在京都地区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上下级之间的俸禄差别也很大。
但在居延边疆地区却是相反的情况,戍吏不能随意对戍卒进行体罚和伤害他们的人身安全,汉朝甚至还专门出台了法律政令来保证基层戍卒人身保障和人格尊严,“
以文理遇士卒……毋行暴殴击。”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害戍卒的经济利益。
为了保护戍卒的经济利益,在居延还规定了,如果戍吏想要在戍卒那里借钱,必须要向上级呈报,而且还要以文书的形式写下来,就连债务还清了也需要给长官上报爰书来证明自己,史载:“神爵二年六月乙亥朔丙申令史□敢言之谨移吏负卒赀自证已毕爰书一编敢言之。”
另外,在边疆吏卒的生活物资来源主要是朝廷供给,朝廷供给的粮食、衣物上面也是基本上一样的,没有特别对待,没有长官就比普通士兵多得到好多东西,两者之间的差别极小。
居延汉简当中记载:“
令史郭充粟三石三斗三升少十二月丙午自取……障卒李寿王粟三石三斗三升少十月癸酉自取。”但汉代屯戍的士兵有的是犯了罪,被皇帝派遣镇守边疆的,所以和原本的屯戍士兵之间会有一些差别,例如:“宗粟三石二斗二升忠,施刑士薛齐七月二石九斗。”在朝廷供给的物资上面都是平等对待,差别不会太大,以免引起士兵们的不满,影响边疆将士的和谐,不利于边疆的稳定。
2、重视将士们的身体健康
汉代对于屯戍边疆的将士的身体健康很重视,在府、官、部、燧等都设有专门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甚至在人员较少的都尉府和候官两级机构中以及烽燧当中都,在人员较多的候部,即便不能配有专门的军医,也会为他们准备各种必要的药物,“
临之燧长威为部市药诣官封符八月戊戌平旦入。”
另外远在京师的丞相、骑将军也对边疆将士的医疗卫生特别关注,他们要求府医、官医屯戍之地深入到吏卒内部去巡视,还要高层的官员亲自去巡视、看望吏卒病员。
史料记载:“闰月十三日到以十四日……以十五日还到六日行部视病者正月旦到十。”对于生病的士兵,戍吏则需要把伤员的名单以及治疗情况定期上报给上级,士兵也需要写病书上报给长官,长官把他们的病书收集起来,建立个人的医疗档案,史载:“
肩水候官燧长收病书。”
这些对边疆士兵的医疗措施使得在居延地区士卒发病率低,治愈率高,这也体现了汉代对于将士身体的重视,以及体现了中国的医学人道主义。
3、尊重人的本性所求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七情六欲,远在边疆的士兵们背井离乡,一离家就是数十年,甚至有可能落得马革裹尸的下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汉代重视人们之间的人伦亲情,重视人的感情,在汉代的屯戍制度里面规定了戍守边疆的将士可以带着家属前往,而且对于跟随前往边疆的家属需要登记,然后根据名单给家属发放粮食和衣物等基本的生活资料。
史料记载:“俱起燧卒王井 妻大女严年十七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子未使女毋知年二用谷一石一斗六升大 ,凡用谷三石三斗三升少。”这个制度让戍守边疆的戍吏与戍卒也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另外在边疆的将士如果家里有亲属去世也是被允许回家奔丧守灵的,史料记载:“
燧长周育子病死取急归……同里杨合众病死猛为居延甲渠候长愿以令取宁。”可见在汉代边疆屯戍之地的古典人道主义精神被体现在屯戍生活的各方各面。
屯戍生活当中古典人道主义精神带来的影响
屯戍生活当中大量体现中国的古典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些古典人道主义精神也为边疆将士以及汉代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古典人道主义精神当中的人人平等的做法让边疆将士之间可以和睦相处,少了京城里面的倾轧,让吏卒之间形成朋友、亲人的关系,边疆的“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平等思想让军民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军民之间相处和睦。
另外边疆对士兵身体健康的重视,以及大力建造的医疗设施都使得边疆将士的身体强壮,减少了将士生病体弱的可能,为守卫边疆提供了武力支持,吏卒可以带家属前往,使得士兵少了思乡之情,更有动力守卫边疆稳定。
总结
居延汉简是一部记载汉代屯戍生活的简牍,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边疆将士的生活情况,同时也从将士们的生活情况当中看到了汉代屯戍生活当中的中国古典人道主义精神,这些精神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人的重要性,国家利用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来巩固统治,安抚边疆将士,为国家稳定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