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古代打一座城池需要2年,为何统一全国却只需10年?原因很简单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方家说史的《古代打一座城池需要2年,为何统一全国却只需10年?原因很简单》,希望大家喜欢。
在古代,城池是一个国家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地,就算两军对垒歼灭对方几十万人,只要城池没攻下,就等于获胜一方什么也没捞着。跟现在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同,古代的战争,主要就是城池的攻防战,特别是对都城的占领。
城池,又叫城郭,它的名字本身就说明了修建的目的就是出于军事防御考虑,所以,除了修筑高大的城墙外,城内都要驻扎军队,城外还要再挖一条护城河,总之就是怎么坚固怎么来,怎么险峻怎么修。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上兵伐谋,其下攻城。攻城往往都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出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打一座城池太难了,一般在攻方超出守城方5倍甚至10倍以上兵力时,攻城才有胜算。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时,遇到只有千余守军的陈仓城,5万蜀汉大军打了20多天城门都没摸着,最后被迫退兵;安史之乱时,唐将张巡靠着几千残兵,愣是坚守睢阳100多天;蒙古打南宋钓鱼城,一年都没有攻下,大汗蒙哥还被宋军打死了;秦军攻打赵国邯郸之战,对方更是坚守2年之久。
不仅如此,宋朝以前,攻城器械也非常有限,打一座城池经年累月那都是常事。那么就出现一个疑问:城池绕过去行不行?答案是行,燕王朱棣造反时,打济南打不下来,最后就是绕过济南直攻南京,这才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但不是每座城池都可以绕过去的,特别是古代的城池都刻意修在战略要地上。比如西汉的七国之乱,吴楚联军不直取长安,而是猛攻梁国都城,为什么?不打不行啊,粮道不通,就算绕过去也容易被前后夹击。
所以,如果古代的数百座城池中有十分之一像即墨、睢阳这样坚守,再加上长安、洛阳这种级别的超级大城,那一座座去打,最快也得几十年。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大一统王朝从发动统一战争到最后实现全国统一,往往只需要10年甚至更短,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只用了10年,隋朝统一陈朝只用了2个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无非是这3个:
1、传檄而定
古代君权社会,君主可以说就是等同于国家。所以,攻城时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攻打都城,一旦君主投降,就算还剩下100座城池,那基本一道诏书就能收复。
魏灭蜀时,邓艾绕过蜀汉主力直取成都。当时成都以南的大片国土都还在蜀汉手里,但刘禅投降后一道诏书过去,守军也就开城投降了。古代很多统一战都是这么打的,都城一破,皇帝一抓,其他地方也就没有了守城的意义。
2、不先打城池
上文提到,城池往往是一国的人口和资源聚集地,那这里为什么又说不直接打城池呢?很简单,因为攻城伤亡太大。很多时候统一战争之所以只打几年就结束了,往往就是防守一方出城作战,结果主力被歼灭,最后守城军力匮乏才失败的。
待城里好好的,干嘛要出城作战呢?一种情况是耗不起。秦灭楚时,王翦就是这么干的,带了60万大军在楚国待了2年不动,而楚军30万人人吃马喂实在耗不过对方,就急于跟秦军决战,这就导致他不可能坚守在一座座城池当中;另一种情况就是坚守在城池中兵力无法集中,容易被对方分割包围给困死。
3、大一统思想
这个是最关键的因素。当统一战发起的时候,往往攻击方是实力鼎盛,而防守方腐朽衰落。所以,统一的一方在统一的过程中,打的旗号都是救世安民,只要不去故意屠杀百姓,没人会死扛,因为大家觉得统一了才不会有战争。
秦朝虽然是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但其实在春秋时就已经产生了大一统思想,《春秋公羊传》就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就是一种认同感,虽然各为其主,但说到底都还是华夏文明。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