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不到十个月被大臣气死,虽然短命却深受好评!
当皇帝不到十个月被大臣气死,虽然短命却深受好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古代有着这么一个规律,一个王朝开国初期,通常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因战乱而遭受严重破坏的生产,恢复到一定程度后,王朝国力会达到一个高度,然后开始大规模进取,但国力透支过度后,又需要进行进一步恢复。
典型的是汉朝,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轮台罪己——昭宣中兴。
其实明朝也一样,前期洪武之治等迅速恢复了国力,然后经过短暂的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北伐蒙古,南平交趾,下西洋,迁都…国力也受到大规模损耗,所以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后继的两位皇帝也是保守型的,其一定程度放弃了之前大规模进取的国策,开始与民休息,打造出了“仁宣之治”这么一个治世。
“仁宣之治”是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的时代,他们在位的十一年(1424年至1435年),这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代,如果不算“辉煌功绩”,仅仅是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来判断,这可能是明朝最好的时期了。
但是,说是“仁宣之治”,但其实绝大部分时期都是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因为明宣宗他爹,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在位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他只当了不到十个月皇帝就驾崩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短命皇帝。
这是咋回事呢?首先这要怪他爹朱棣执政时间太长,朱棣当皇帝当了二十二年,对了,朱棣是发动叛乱上位的,他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四十多岁了,这样的话,当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去世的时候,他的长子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洪熙皇帝)已经四十六岁了,他是永乐二年(1404年)被定为太子的。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朱高炽身体也不太好,从小体弱多病,而且他很胖(朱高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胖皇帝”)。
画像就挺胖的
所以,他登基还不到十个月,就被大臣气死了,李时勉当廷劝谏,使他龙颜大怒,他虽然让武士狠狠打了李时勉一顿,但也一病不起,洪熙元年五月辛巳(1425年5月29日),朱高炽去世。
当然,也有运气因素,要是没被气,可能他也能长寿一点吧。
皇帝当了不到十个月,那应该不算是个重要角色吧,要是这么认为那可就错了,明仁宗的历史评价可是很高的,他的庙号可是“仁宗”,有这个庙号的,通常都不是太差的人,而且,这不只是一个安慰性的庙号,明仁宗的政绩也很不错。
因为总体来说,他是个好脾气,在当太子和当皇帝的时候,他都没有他的父亲和祖父那么霸气,搞得满堂文武战战兢兢的,他比较能听得进去大臣的意见,《明史》记载他心性较为温良,体谅官员、士卒,这使得他和他的父亲朱棣和祖父朱元璋的行政作风完全不一样,同时,他这种温良的作风也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午(1395年11月4日),他被册封为燕世子,和父亲燕王朱棣一样守卫北平),后来朱棣北伐的时候,他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他派遣官员赈灾抚恤,恢复因战争(靖难之役)而受创惨重的经济,深受地方官员和百姓好评。
明仁宗登基后,立刻开始恢复国力,他取消下西洋,取消官方在云南、交阯的采办活动、将首都迁回南京(没有做到),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同时赦免大批官员,并免除受灾地的税粮…这些措施极大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得明朝有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当然,仁宗有些政策也是矫枉过正,或者过于保守)。
“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明史》
尤其是,在内政上,他进一步提升明朝内阁地位并任用贤臣,使得政治制度稳定,明朝有了稳定的“文官政府”,他虽然死得很早,但是因为制度完善,所以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也继承了其政策,打造出了“仁宣之治”,虽然“仁宣之治”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明宣宗在位的时期,但毫无疑问,明仁宗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明史》对于明仁宗在这方面的贡献评价很高——“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有了可能想问了,仅仅十个月时间,明仁宗能做这么多事情吗?这要这么说,首先他只是完善了制度,开了一个好头,其贡献主要是开创而不是功绩,为后面的皇帝开了一个好头;同时,虽然他皇帝只当了十个月,但是他太子当了很久啊,他爹永乐大帝朱棣喜欢打仗,常年就是北伐蒙古,所以他在太子时期就有了很多的辅政机会。
所以,他在朝廷早就有了一定威信,是有足够的时间来推行自己的政策的,当然,仅仅当了十个月皇帝就去世了,还是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感觉,明仁宗很多政治抱负也确实没有实现,这也是个很可惜的事情,不过,这个厚道人亲手开启了“仁宣之治”这个盛世,也算是名垂青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