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管仲流落鲁国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害怕施伯?

管仲流落鲁国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害怕施伯?

时间:2019-08-26 18:12:00来源:黄埔信息网

管仲流落鲁国的时候,曾经害怕过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施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管仲是天纵奇才,是春秋战国时代第一个最厉害的谋臣,齐桓公能够称霸诸侯很大程度上都跟管仲有关。只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当年流落鲁国的时候,还曾害怕过一个人。那么他是谁呢?正是鲁庄公身边的谋臣施伯。

当年鲁桓公在齐国为齐襄公暗杀,派人到鲁国报丧之时,鲁国就有众多朝臣以国君在异国身死为耻辱,试图以戎车三百乘征伐齐国,而施伯则是认为鲁桓公之死充满疑点,更重要的是齐襄公与文姜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本身就是暧昧之事,要是鲁国大起三军,本来一件家里的羞耻事就搞得人尽皆知,对鲁桓公乃至鲁国的声誉都有损,因此施伯不同意攻伐齐国,只是要让齐国诛杀凶手彭生,以缓和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关系。

施伯此时在鲁国官位尚且不高,但在缓和齐鲁外交关系稳固鲁国朝局上,施伯是有功劳的。此时朝中尚有公子庆父、公子牙、季友等人,这三人即为后来叱咤鲁国政坛的三桓家族第一代,也都是不可小视的人物,因此鲁庄公能够顺利即位本身不容易。而鲁庄公即位之时,对这位施伯的态度,并不算如何亲近,不过拜了个上士之职。

《孟子》:“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这即是说,上士的官衔还在下大夫之下。纵观整个春秋战国,那些上中下大夫们是相当活跃的,而所谓上中下士们则少有在主要舞台出现的。而这位施伯显然就是相当重要。当鲁庄公刚刚即位,即面对齐国邀请鲁国主持齐国与周天子联姻之事,这是个烫手事。

对鲁庄公而言,鲁国前任国君死在齐国,本身就是怪事。鲁国朝堂对此事多有看法,但在施伯策略之下,齐鲁之间矛盾有所缓和。对是否主持周齐联姻,朝中多认为是辞之则逆王命,不辞则贻笑于人。而在施伯看来,这场联姻之事,鲁国人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那么鲁国要去就正儿八经地去,还要为鲁国解脱掉三大耻辱。

施伯看来,鲁国为齐迎婚,有三大耻辱,一是鲁桓公死在齐国,二是鲁桓公死了文姜却滞留齐国,三是鲁庄公处服丧期间却要为齐国主持婚礼。因此,施伯提出了三种解决办法,一是鲁庄公新即位,那时候的诸侯国君即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才能名正言顺,鲁庄公借此机会正好请命于周,则可正名。二是鲁庄公以礼迎接母亲文姜归国,就能成国君之孝道。三是以在丧期为由,安排鲁国上大夫亲自送王姬到齐国。如此一来,三大耻辱皆可尽免。

而当齐襄公被弑,齐国派人到鲁国迎接公子纠归国。此时之施伯则是认为“齐鲁互为强弱,齐之无君,鲁之利也。请勿动,以观其变”,这是以不变应万变,想的是以逸待劳之策,即便是公子小白顺利归国即位,鲁国人也能保得公子纠,其后联合诸国,以齐国不尊嫡长子继承制为由,率领联军攻打齐国,这就比一个鲁国跟齐国对抗上,胜算要多得多。可惜的是鲁庄公求利,带着大军就去送公子纠归国,结果遭到了惨败。

此事之后,施伯之才为众所知,即便鲁庄公也加强与施伯之沟通。在齐国鲍叔牙派人到鲁国来要管仲之时,施伯提出了两大决策,一是诱降管仲,二是杀掉管仲。管仲降鲁国,服务鲁君,则为鲁国之福,管仲要回齐国,鲁国则要杀掉他。如此一来,齐国少了管仲,整个春秋史恐怕也要改写。在施伯看来,管仲是“天下奇才,若不死,必大用于齐,必霸天下,鲁自此奉奔走矣”。只是鲁庄公或是受齐国之惑,再一次地放走了管仲。

鲁庄公昏惑,但管仲不昏。管仲在回归齐国之槛车中,就认为必须要快马加鞭,才能逃脱生天,书中说的是“诚恐施伯智士,虽然释放,倘或翻悔,重复追还,吾命休矣”,遂是催促马车夫马不停歇的回到了齐国,终究是逃脱了施伯的追杀。其后齐国拜管仲为相,鲁庄公大发感叹:“悔不从施伯之言,反为孺子所欺”,不过事后诸葛,多说无益。

其后施伯多半是对鲁庄公已是死心,朝堂之中便是少再有良策,只有遭到重大危机之时,施伯才会举荐良才,以度难关,比如齐国派遣大军攻打鲁国之时,正是施伯举荐了曹刿出战,才保得鲁国边境平安。可见施伯既善外交,又懂策略,还会识人,即便是在齐国,也至少个鲍叔牙般的人物,但施伯举荐的曹刿,打败了齐国的鲍叔牙的大军,可见施伯之才能,当可在鲍叔牙之上,所以管仲害怕施伯,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