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处于劣势的曹操是怎么扭转战局的?
官渡之战曹操处于下风,他是如何扭转劣势的?与几次小战有关,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才重创了袁绍的主力部队,随后有花了几年的时间,才逐渐统一了中原地区。而这场战争的一大亮点却在于,曹操以少胜多,精准地抓住了每一个细节,将双方直接的差距逐渐拉近,这才完成了最终的逆袭。不难发现,曹操的确擅长抓住时机,他出手快准狠,通过这么几场小战役,将战争走向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首先是徐州之战。曹操和袁绍对峙官渡之时,大耳贼刘备却选择了背叛前者,突袭占据了徐州。袁绍昏聩无能,以幼子患病为借口拒绝对徐州进行支援。而曹操却利用这次机会,仅用了两月时间,便成功闪击徐州,将战争之前的内患给平定了。不难发现,如果袁绍选择与刘备前后夹击曹操,那么后者的处境将十分堪忧。但曹操却料定袁绍不会支援,力排众议先驱赶了刘备,这才防止了自己落入被动的局面。
其次是白马、延津之战。众所周知,关羽凭借一人之力,斩杀袁绍手下两位大将颜良、文丑,就此挫败了袁绍的先锋部队。但这毕竟是小说家言,与历史上有着些许差异。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可以看到,关羽匹马战颜良的英雄事迹倒是真的,而袁绍手下的诸多战将,只能眼睁睁看着关羽扬长而去。
白马之战的胜利,主将是关羽、张辽,还有徐晃辅助。但到了延津之战中,主要还是以徐晃为主导的。关羽解了白马之围后,曹操却果断放弃了此地,以引诱袁绍上当。后者果然中计,令麾下大将文丑前来追击。徐晃奉曹操之命,大破袁绍这一支精锐力量,文丑也死在乱军之中。
白马之战开始前,袁绍放弃了谋士沮授的意见,贸然派大将颜良、文丑作为先锋部队。后二者虽然勇冠三军,但谋略不足,最终败亡于曹操之手。而白马、延津之战的失利,也让袁绍丧失了己方的锐气,不敢在随便进攻曹操。在此之后,双方进入了战争的相持阶段。
就在双方对峙期间,袁绍也没闲着,他令刘备联合汝南郡的刘辟等人,伺机在曹操后方点火。曹操当机立断,立刻顶住了袁绍给自己的压力,并安排做事很靠谱的曹仁前去镇压。事实证明,曹操的眼光确实很高,曹仁在汝南之战中表现出色,成功稳定住了后方局势。这场战争,也为曹操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犹豫不决的宛城张绣,在经过贾诩的建议之后,也最终选择重回于曹操麾下。曹操后方如此稳定,更加坚定了他与袁绍相持下去的决心。
最后,便是此战期间的一个转折点——乌巢之战。说来也巧,袁绍集团内部的谋士,经常互相争斗。而就在官渡对峙期间,这内斗的火苗,竟然烧到了许攸身上。许攸是最早跟随袁绍的一批人,按理来说,他的忠心可以保证。但袁绍手下还有郭图、逢纪等人经常争功取宠。就在审配奉命镇守邺城之时,他忽然抓捕了许攸的家人。后者求情未果,一怒之下投降了曹操。
曹操和许攸是发小,双方也算有些了解。而许攸刚刚加入曹军麾下,只能献上奇袭乌巢的计策,来缴纳这一份投名状。通过许攸口中,曹操了解到镇守乌巢的大将,乃是淳于琼这个无能之辈。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淳于琼的兵马,有足足五万人;而反观曹操,只带了五千步骑。在十倍兵力的差距之下,淳于琼却只能龟缩不出,可见其个人能力了。想来也能理解,毕竟淳于琼同样是西园八校尉出身,而且还是袁绍颇为信任的颍川籍人士。反观颇有远见的张颌,却因出自冀州,而不被袁绍信任。
据《三国志张颌传》记载,淳于琼被围困乌巢以后,张郃在第一时间内提出了正确做法:“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但袁绍的亲信郭图,这位谋略“堪比”诸葛亮的人,他却给出了这样一个馊主意:“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
就这样,袁绍竟然让张郃带着精锐部队去攻击曹操的营地,而自己则率领小部分轻骑救援乌巢。结果不言而喻:“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而郭图再次表现出了诸葛亮的水准,他为了甩锅,竟然诬陷张郃有反心。后者无奈,只好带着大批精锐投降了曹操。
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曹操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经过这几次转折性的小战役,袁绍彻底失去了他的优势。不久之后,官渡之战落下帷幕,袁绍损兵折将,大败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