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官兵真的和电视中的那样吗 真正的大清军队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军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几年,越来越多关于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让人们对这个中国封建历史的最后一个王朝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有很多的作品经过了大量的艺术加工,捧红了演员,却误导了观众。
在电视剧里边的清军官兵,除了将领有得一身像样的绵甲穿上之外,其余的士兵和基层军官,都是清一色的号衣和马甲,身前身后一个圆圈子,写着“兵”或者“勇”,拎着牛尾刀,披着号衣,戴着大笠帽或者红缨帽,几乎成了清军的标准制式。事实真的如此吗,真的如电视剧那般模样吗?
乾隆
其实这完全是现在的快餐影视业文化,在误导观众。当时清军不但穿盔甲,而且还是制式的,正规的清军,也就是八旗兵,都是家族性质的职业兵,男子世代从军,以当兵领饷为终生生计,朝廷规定不准自行谋生。而且在八旗军内部,其盔甲都是世代相传的,因为是职业兵,其装备、武器、盔甲、马匹,都是由国家负责置办,直接配发给个人的。
只是在入关战争和三番叛乱结束后,清朝国内大体安定,100余年内无大战事,国人不知战争为何物,满蒙八旗和绿营,在长期的和平之中,文恬武嬉,堕落成性,很快就成了不堪一击的废物军。而且,随着火器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使得盔甲越来越不受重视。因此清代的铠甲在前期还用于作战,中期以后纯粹成了摆设,只有在阅兵典礼上有时还使用,作战时只穿戎服或绵甲,根本不穿铠甲。
满清后期依旧坚持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居然坚持“骑术乃满洲之根本”的国策,最终导致国防力量迅速衰弱。当一声炮响震碎了“天朝上国”的幻梦,来不及揉揉昏沉的睡眼,列强的铁骑就迫不及待的踏上垂涎已久的东方天堂。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清帝国的大门时,满清军队几乎无还手之力。
1898年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光绪皇帝说: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古代男人蓄发保护头部作用的实际意义已不存在,,并给日常工作造成不便,光绪皇帝下令禁止蓄发,首先从军队开始。清政府为适应形势加速与国际接轨,巩固国防,决定仿效西方训练新式陆军,简称新军。
载涛
新军训练
和海军一样,新军成立后,在更新训练方法、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对军服作出了改进。练兵处正式拟订了包括礼服、常服、肩章、帽徽、领章等的新军军服样式。至此,使用了数百年的中华民族传统军服——号衣,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大清军队军服完全西化。
汉口,清军的侦察骑兵。
正在通过浮桥过河的清军步兵
1911年10月,汉口,清军通过浮桥准备去镇压四川保路运动,谁知他们刚走,武昌就爆发了革命党人起义,他们再回到武昌时已经城头变幻大王旗。
清军长官
新疆伊犁新军
为检验新式陆军的作战能力,清政府先后计划了3次大规模的秋操:1905年的河间秋操——参演人数最多;1906年的彰德秋操——参演将领阵容最为强大;1908年的太湖秋操——万事俱备的太湖秋操,因国家最高领导人光绪皇帝驾崩而叫停。
清军士兵
清军士兵
参加秋操的各军在彰德府城外小张村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照片中的清军,各军均着军礼服,厉兵秣马,雄赳赳气昂昂地齐集阅兵场,这才是大清的真正军队!遵照预颁教令,依次排列,按分列式、密集队运动等不断变化,队伍整肃,军容壮盛。这些从彰德秋操走过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几年、十几年后,他们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彰德秋操中有五位民国大总统亮相(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一位临时执政(段祺瑞),这六位国家元首仅仅是这次彰德秋操豪华阵容的领军人物。在此次彰德秋操中,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在秋操演练的过程中,或是基层参与者,或是见证者,但在十几年后,他们都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