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刘裕失守长安损失有多大?二十万被全灭

刘裕失守长安损失有多大?二十万被全灭

时间:2018-12-06 11:10: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草根出身,起于微末,崛起于平定孙恩和桓玄之乱,消灭桓楚、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得南方出现了百年未遇的统一局面;刘裕不仅内战内行,外战也内行:公元410年第一次北伐灭南燕,公元413年灭谯蜀,同年仇池称臣;公元416年刘裕发动第二次北伐后秦的战役,这也是刘裕一生霸业的顶峰,6月攻占洛阳,公元417年攻占长安,后秦灭亡。自西晋灭亡后,失去了一百年之久的洛阳和长安两都重新回归于中原王朝之手,刘裕居功至伟。

可是刘裕攻占长安之后就犯了一系列战略上的失误,先是他听到留守建邺的刘穆之病逝后就匆忙南归,离开长安之前又没有安排好留守人员之间的责任和统属关系,使得王镇恶和沈田子内讧;在赫连勃勃兵进长安,局面即将失控的情况下又不想背上放弃长安的坏名声,派朱龄石替换刘义真守长安,结果又白白损失几员大将。他的儿子刘义真又添了一把火,逃亡之际还不忘洗劫长安,此举使得刘裕更是不得人心,刘义真不仅自己找死使得行军缓慢被赫连勃勃大军追上,更是把留守的朱龄石等人推入万劫不复之中,长安附近郡县纷纷投降残暴的赫连勃勃也不愿帮助刘裕,赫连勃勃大军压境之下,长安很快失守。

从刘裕灭亡后秦拿下长安到朱龄石弃守长安再到赫连勃勃进驻长安,短短一年时间局势发展变化如此之快,这绝对是刘裕想不到的。长安的失守使得刘裕北伐的战果损失大半,不仅如此,刘裕精锐的20万北府军损失殆尽尽数被歼灭,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将要么死于内讧要么被赫连勃勃擒杀,他们有的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自己人的内讧中实在可惜。今天就盘点下除了20万大军被歼灭之外,刘裕还损失了哪些猛将。

王镇恶是苻坚名相王猛的孙子,可以说得上是战功赫赫,说他是刘裕麾下第一猛将也不为过,洛阳是他拿下的,长安也是他第一个攻克的,虽然王镇恶有点贪财,但是他对刘裕并无二心。沈田子,傅弘之等人都和他关系不睦,刘裕也对他是王猛孙子这个身份有点忌惮,但是刘裕千不该万不该既然不放心王猛就应该把带在身边,而不是让他和沈田子一同留守长安,更关键点在于没有在两人之间确定从属关系,只是以自己一个12岁的儿子刘义真总览全局(一个小屁孩有何用?)。

刘裕离开后没多久,两人就开始内讧,先是沈田子散布谣言说王镇恶要谋反,借机杀了王镇恶,然后刘裕的参军王修以擅杀大将之由杀了沈田子,没多久,刘义真又听信谗言以同样的理由杀了王修。赫连勃勃大军还没来,刘裕就损失了留守长安的三个最重要的人物。

这两兄弟都是刘裕麾下猛将,哥哥朱龄石是攻灭谯蜀的主帅,弟弟名气也不小,世人皆知刘裕曾以却月阵大破北魏,却比较少人知当时以却月阵破北魏的主将正是朱超石。兄弟两人在退守潼关时被赫连勃勃儿子赫连昌擒获,随后被赫连勃勃杀害。

蒯恩和朱龄石和朱超石兄弟其实可以不用死的,如果刘裕觉得关中失控,长安不保之前及时撤出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悲剧了。可是刘裕却怕担上放弃长安的坏名声,于是派三人前往长安接替其子刘义真,这一去三人就再也没有回来,更加令人惋惜的是,蒯恩和傅弘之是为了掩护劫掠了长安带了无数财物缓慢行军的刘义真断后才被王买德生擒的。两人和朱龄石和朱超石兄弟一样最后也是被赫连勃勃杀害。

王镇恶遇害后,毛修之接替了他的职位,和其余六人一样毛修之也被胡夏军生擒,但是他选择的是投降赫连勃勃。刘裕手下众将中就毛修之一人得以存活,而且在北魏灭了胡夏之后,毛修之在北魏很受太武帝重用,而他本人也屡立军功,最后在北魏居然官居抚军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地位仅次于崔浩,比他在刘裕手下的时候地位高多了。​

刘裕一连串的失误导致自己损兵折将无数,20万北府军灰飞烟灭(包括留守的1万人,从秦岭支援的沈林之部,朱龄石部,策应的朱超石部),当时拿下长安的时候不仅是刘裕人生的巅峰,也是南朝自西晋灭亡以来最好的机会,等他代晋自立后想要再次北伐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了,一方面刘裕已经老了,另外一方面北方的对手已经换成了强大起来的北魏了,后人只能慨叹刘裕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徒呼奈何!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