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留下了什么祖训 为什么明朝后世皇帝都不听
朱元璋立了一条祖训,叫做“异姓生前不封王”。当然这是为了维护朱明的统治,怕藩王作乱,窃取国运而代之设定的。所以在明朝,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封王,其他人只能是追封,追封了一些功臣为王爵,但这些王爵实际上只是个荣誉称号,其子孙们也并没有继承性。当然,也有例外,蒙古人就曾经做了明朝的异姓王。
所以常遇春、徐达、李文忠、汤和、陈友仁等都是死后给封的王。并且这个王也仅仅只是“郡王”,既二等王,既无兵权也无地位品级,算是个荣誉称号。真正的王是诸如周王、燕王这种手握兵权,拥有自己属地的亲王。当然,这种王只能是姓朱的才有资格。
明朝北京政府灭亡,南明永历帝的时候,那一个个真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延平王郑成功、晋王李定国、秦王孙可望、巩昌王白文选等,足足二三十位王冒了出来。毕竟你国家都快灭了,还吝啬一个王位干啥,比如巩昌王白文选,即使你封了人家王,他也要叛明降清,可见人到了绝路的时候,祖训啥的就完全都不是了。
根据大明朝贡体系,从洪武年间和隆庆年间,还册封过朝鲜国王、蒙古五王(顺宁王马哈木、贤义王太平、安乐王秃孛罗、宁王阿鲁台、顺义王阿勒坦汗)以及南洋小国的一些王,但那都是域外之王,您不封,人家本来也是王。
所以,从朱元璋的洪武元年算起,到崇祯十七年止,大明长达276时间里,很难找得出一个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生前得封王爵的异姓王。朱棣曾在第四次北伐途中封了一个前来投降的蒙古小王子也先土干一个“忠勇王”,并赐名金忠,不过这纯属于名誉王了。也算是明北京政府唯一生前被封异姓王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