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徐州三王 王敬久简介
王敬久(1902~1964),别字又平,江苏丰县人,国民革命军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后被调到顾祝同的抗日战争第三战区任第三十七军团军团长兼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后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辖国民革命军第49军、国民革命军第88军防守浙赣线中段。1942年春,日军进攻浙赣线,王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49军等部迎战,阵地被突破,被迫退守福建。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后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国民革命军第66军、国民革命军第79军参加常德会战。1949年1月就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一训练处中将处长,第一编练司令部司令官。1949年7月到台湾岛,曾任三军大学教授。1964年6月20日在台南病逝。著有《五十述怀》、《抗战八年回忆》等。
王将军出生在一个叫「葛芭草集」的古朴农村。位于丰县城西南二十五里邀帝乡(后为刘王楼乡,现属宋楼镇),在历史上是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返归故里时,接受乡亲邀宴的所在。乡人为了纪念这件历史盛事,曾建了一座庙宇,叫做「邀帝庙」,故而该乡取名为邀帝乡。
王将军的父亲道庭公,务农为业,犹兼商务,致家道小康。道庭公病逝于民国二十一年二月,斯时适逢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国军于该年一月二十八日展开上海保卫战,正值战况激烈之际,王将军时任八十七师副师长,因在前方指挥作战,未克返里奔丧,乃著孝服迎击日寇,所部弟兄深受感动,因而奋勇杀敌,一战成名。母赵太夫人民国三十一年冬,於将军率部移防湖南时,病逝于闽北建阳县。
将军为独子,生于民国前十年八月九日,自幼聪颖异於常人,且身体健壮活泼好动。清末民初之际,政情不稳,地方土匪猖獗,民不聊生,举家迁往刘王楼村(即前河南大学、西北大学、政治大学校长、考试院长刘季洪先生之故居),入私塾就读。
民国十年,将军就读私立徐州江北中学(即私立徐州中学之前身)。因品学兼优,深为当时校长顾子扬先生所赏识,顾公後为党国元老。
民国十三年,蒋中正奉国父命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于广东黄埔,顾校长乃函介将军前往广州应试,当时国民革命军力量局限於广东一隅,其馀各省均被军阀割据。徐州距离广州非仅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沿途军阀所设关卡颇多,稍有不慎,极易暴露身分,随时有生命危险。幸赖将军机警多智,巧予应变,历尽千辛万苦,始安抵广州,经甄试录取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受训,当时同入黄埔受训的徐属八县青年,计有贾韫山、张世希、蔡敦仁、王仲廉、王家修、郭建鸣等人。为求同患难共生死,乃结义为异姓兄弟。当时在黄埔受训,「徐州三王」即王敬久、王仲廉、王家修。「山东三李」指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曾传为美谈。三王毕业后,参加东征,均担任基层干部,棉湖之役,王家修不幸壮烈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