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唐太宗为何立李承乾为太子?

唐太宗为何立李承乾为太子?

时间:2017-08-30 16:58: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在中国的皇权体系中,皇帝一般会在自己大限将至的时候,指定自己的一个儿子来接替自己的位置。这个被指定了的人,在古代中国称为太子,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储君。太子这一个称谓,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商朝时期,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称为太子或者世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规范了这个称谓,规定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藩王或者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为世子。

唐太宗李世民本来不是世子,更不是皇太子,按照惯例是无法继承皇位的,最后只能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他刚刚登基不久,便遇到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国内有不肯臣服发动叛乱的隐太子旧部,在外面有率二十万大军虎视眈眈的北方草原部落。为了确保整个大唐不至于覆灭,李世民只好忍辱负重,将皇长子李承乾送入叛将罗艺那里。李承乾生性懦弱,但在其舅舅长孙无忌的劝说下,到唐太宗面前说自己身为皇长子,理应为国家做点事情。这一举动给李世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李世民通过散尽国库钱财,贿赂了颉利部下,致使颉利暂时退兵。李靖的大军回援国内,在唐朝的径城击败了罗艺,救出了李承乾。不久之后李承乾便被立为太子,李世民选择李承乾的原因,可能源于国家危机时,李承乾所表现出的担当,亦或许只是为了安抚大臣长孙无忌和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