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谋反的超级大军师司马懿
当下正在热播的历史剧《军师联盟》,勾起了许多人对那段尘封岁月的好奇心。剧中称帝后的曹丕一直担心司马懿会谋反,时时刻刻的对司马懿保持高度警惕,那么司马懿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呢?小编带领大家来一探究竟。
小编以为,司马懿刚开始并没有谋反之心,谋反之心是后来才有的,而且司马懿的谋反倒也是出于义举。年轻时代的司马懿酷爱读书,我们知道喜欢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淡定沉稳的人,而司马懿给人的印象恰恰如此。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的选择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出,一种是隐。选择入世的读书人通过察举制的已有机会到政府部门担任官职,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正所谓学而优则仕。选择消极避世的读书人,少了许多的俗务缠身,因而得以有机会巨耕陇亩,隐居在南山。这些人专心致志的研究学术著书立说,多半成为当时的知名学者。
青年时期的司马懿应该是后者,同时期的同龄人,大都积极有为的去争取某得一个功名。唯独司马懿却恰恰相反,他不惜功名吗?不是,但那时的司马懿,确实表现出对功名无所谓的态度。好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价值观念,三餐具饱衣食无忧,老婆孩子热炕头便是幸福。青年时代司马懿的生活就是如此,这也难怪司马懿会看起来胸无大志。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司马懿,作为那个时代的官二代,显然是不会有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风险,巨大的安全感,犹如一个巨大的鸡蛋壳,司马懿和他的几名兄弟,就生活在其中。
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有一天这个蛋壳从外面打破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因为卷入衣带诏案被曹操下狱准备处死。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司马懿只好顶着头皮硬上,不行也得行,因为人民关天。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
君本无罪,怀璧其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割据一方的军阀们,都对人才相当的有需求。为了救父亲出狱,司马懿不得不和曹氏家族,玩起了智力游戏。最终司马懿将父成功救出,但也因此被曹氏政权注意到。曹操是一个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奸雄,一名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那么他就有可能被敌方势力利用,所以这种情况下怀才的这个人很难生存下去。生活易,生存难。更何况司马懿还有一大家子人,都要生存。曹氏家族三天两头的上门找麻烦,逼迫司马懿不得不选择入世,到曹丕身边担任参谋。
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曹丕在司马懿的帮足下,在仕子之争中成功获胜。在这期间曹丕看到了司马懿的能力,他深知如果司马懿想谋反,他一定有那个能力。人改变着事情,事情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此时的司马懿早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书生了,成长为老谋深算的老司机的司马懿,内心已有谋反之心。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可以不动声色的为自己日后的谋反打下基础。
曹丕称帝之初,担任尚书的陈群就把自己写好,给新政府的施政大纲拿给曹丕看。此时的司马懿也正好有建议曹丕实施新政的想法,于是他和陈群的想法不谋而合,就共同起草了新政十条,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九品中正制。
实施新政之后曹氏家族的一些藩王们,都对司马懿有与除之而后快之心,因为新政严重伤害了藩王们的利益。小编以为,这时的司马懿已经决心要谋反了,不过他不会立即实施。此时的司马懿羽翼渐长,还有没有谋反的实力。
只是后来通过实施九品中正制,司马懿得以笼络大批人才,在控制了曹氏政权之后才取而代之的。
刘备临死时诸葛亮交代后事,说“君不贤,汝可取而代之”,最终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和他亦敌亦友的司马懿,最终取而代之,其子司马昭即位建立晋朝。
诸葛亮是愚忠,司马懿是明哲保身的选择。
司马懿是被迫谋反的,究其原因发现是与自己的位高权重,遭到当朝统治者的猜忌是分不开的,这是司马懿谋反的一般原因。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司马懿青年时期入世之初的初衷,他当初决定应招就是为了确保全家人能够好好的生活,掌控朝局和谋反才是根本的保障。
司马懿的谋反是成功的,这在历史上是个奇迹。通往帝位之路从来都是尸骨皑皑,司马懿的谋反却是不显山不漏水式的,谋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小编都很少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