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揭秘为何三国大墓多疑冢 非反盗墓刻意隐藏

揭秘为何三国大墓多疑冢 非反盗墓刻意隐藏

时间:2017-07-18 10:50:00来源:黄埔信息网

自2008年底河南安阳西高穴汉魏墓(假曹操墓)考古之后,三国名人墓就引起了广泛了民间关注。曹操墓地、刘备墓地、孙权墓地在学术界和民间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三国疑冢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里面有很深的时代原因和民俗背景,当然还有史料记载上的缺憾。在史料不多的情况下,确证墓主最简单办法,是陵墓中出土能直接证明墓主的物件,如墓志、印玺、砖铭、哀册之类。由于时代原因,有的可能没有,也可能腐朽、风化,还有可能被盗墓者盗走或毁坏了。反正在古代墓葬考古中,发现墓主的“阴间身份证”,要靠运气了。就算有史料、有物证,三国墓葬还是较其它时期,在考古上更容易引起争议,这又与这一时期的特殊葬俗有关。

blob.png

网络配图

史料原因:《三国志》埋下了后人争议的空间墓葬的考古发现,是补充和修正历史的最好办法,也最可靠。但确定墓葬的年代和墓主的身份,往往又要靠已有史料来提供线索,以佐证墓主所处年代的历史。

最权威的史料,无疑是“二十四史”、“通鉴”之类的官方认可的史书。但是,三国史书中最权威的《三国志》,却是写得最简单的一部,称其为“三国史纲”倒很形象。后来罗贯中据此编撰的《三国演义》成为古代的特级畅销书,而《三国志》却被冷落了,除了三国演义通俗好看外,是不是与《三国志》的记述过于简单,话说不透,有一定的关系?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三国志》给埋下了后人争议的空间。

魏国有本纪蜀吴只称“主”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跨度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之间的六十年历史。作者是西晋史学家陈寿。

据唐房龄编纂《晋书·陈寿传》(卷八十二),陈寿(公元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今四川南充),本为蜀臣,曾任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等职。陈寿很有个性,为人正直,当时宦官黄皓专权,朝臣都曲意附从。陈寿独不拍马屁,不屈从于黄皓,屡遭遣黜。曹魏灭蜀后,陈寿也不得志,多年不得升迁。一个叫张华的领导(司空),认为陈寿是一个人才,不应该被贬废,推荐他当了佐著作郎,外补平阳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