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孙策怎么死的】北宋人均GDP超1000美元因行政手段失当走向衰败

【孙策怎么死的】北宋人均GDP超1000美元因行政手段失当走向衰败

时间:2017-07-06 16:44:00来源:黄埔信息网

今年是故宫建院90年大庆,为此,特举办了“《石渠宝笈》特展”。展览一经推出,立即引发火爆场面,每天都有众多观众顶着北京秋天的烈日排队6小时,欲一睹国宝真容。而这万千观众的首要目标,则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享誉千年的名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唯一作品,因其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生活的面貌,向来有北宋社会“百科全书”之誉。在画卷上,人物繁多,场面浩大,盛世下的北宋宣和年间的繁盛之态一一毕现。因此,较之此画艺术手法的高妙,其所再现的天水一朝的城市人文样态,显然更引人瞩目。

赵匡胤

网络配图

众所周知,宋代是我国经济工商业发展的一大关键,尤其是新兴城市集镇的出现,初步形成了市民阶层,从而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起点。某种程度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这种城市化进程的应运而生。

以占据画卷中央的第二段落虹桥部分来说,忽而有满载货物的航船驶入虹桥,四下看客众多,忽而有骑马和坐轿的两班人在桥头互不相让,争执不休,忽而又有赶毛驴的平民老汉,人声嘈杂,指手画脚,整个场面沸沸扬扬,即便远隔千年,我们似乎仍旧能依稀闻见北宋都城的市声喧腾。

而最能凸显北宋都市生活细节的,则是画面里鳞次栉比的各类店铺和街肆上的诸般热闹。

按唐制,唐朝的居民区分为大小不等的114个“坊”,“坊”与“坊”之间,“坊”与“市”之间,以高大的“坊墙”或“市墙”隔开。唐时每天早起鸣钟,各坊门闻声启,百姓行一日之事,待日落鼓响,各坊门亦随着城门同时关闭,实行宵禁,违者称为“犯夜”。而行贸易之事的“市”,也须依鼓钲而行,“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除了时间上的限制,唐代对集市贸易还有空间上的规定,换句话说,这种全面管理方式固然使城市商贸生活有序规范,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城市生活的多元发展。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