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的意思是什么 封禅的含义和概说
封禅,是中国古时候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
封禅产生于什么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里认为,封禅产生于伏羲氏以前的无怀氏。无怀氏曾封泰山,禅云山。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诸侯后,想举行封禅,管仲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编者注:山名,在山东泰安市东南,泰山的支峰)者七十二家,知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皆受命然后得封禅”。经管仲劝说,齐桓公才停止封禅。马端临则认为“七十二家”的说法,是“陋儒之见”,“诗书所不载,非事实”,所以他在《文献通考》中叙封禅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我们且不说七十二家封禅是否确有其事,封禅思想产生很早是无疑的,至少不晚于齐桓公时。封禅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封禅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了欺骗、愚弄人民群众的工具。
封与禅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封,都在泰山。据说,这是因为泰山是东岳,东方主生,是万物之始,阴阳交替的地方;也有说因为泰山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寿命长短。禅,在泰山附近的云云山、亭亭山、梁父(甫)山、社首山、肃然山,也有在会稽山举行的。封禅虽同时进行,但封的仪式重于禅的仪式。这是因为天在上,地在下,人们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天高于地。实际上是因为天比地更能欺骗群众,天对统治者用处更大。
封禅的仪式不但复杂,而且神秘。传说时代及夏、商、周三代,虽有封禅之说,但无具体记载。进入君主专制社会,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的封禅仪式不尽相同。
中国君权专制时代,举行封禅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想封禅而未果的,有魏明帝、(刘)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自南宋后,皇帝到泰山封禅,形式上是废止了,但实质还保留着,这就是以后的几朝皇帝把封禅与郊祀合二为一了。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坛,合祭天地。嘉靖年间,又将天地分祭,在北郊建方泽坛(即地坛)祭地,把南郊原建的圜丘改名为天坛,专门祭天。清朝时也在天坛祭天。
进行一次封禅,是要耗费大量资财的。贞观初,唐太宗要封禅,魏征进谏说:“陛下东封,万国咸萃。”“须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封禅时“动役数州”,劳民伤财。贞观时期尚难支付封禅费用,耗费之巨可想而知。封禅并不会真给帝王添德行,有些有见识的人早已认识到,如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就曾说过:“帝王所以能大着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人,不闻在封矣。”唐太宗虽也想封禅,但他自己也认为:“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缺封禅之礼,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桀纣!”
既然封禅耗费巨大,为什么历代统治者还那么热衷?答案很简单,因为封禅有维护统治的作用,他们利用人们对天的崇拜,进行欺骗。封禅的欺骗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告诉上天已经改朝换代,新的帝王是接受天命,代天统治群民。②封禅可以粉饰太平。③封禅可以让那些“夷狄”之邦感受“大国”威仪,从而朝奉。④封禅能成“仙”。由于这些原因,尽管封禅劳民伤财,统治者也是乐此不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