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禅】尧舜禹的禅让 是事实还是被后世美化的传说
大约在四千年前,我国实行过被后世传为美谈的“禅让制”,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在部落联盟内推举首领的一种制度。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就是我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例子。
许多人对这一事情深信不疑,连教科书上也将“禅让制”作为原始民主制加以推崇。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禅让制”虽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但绝非人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讲,“禅让”中也带有强迫和流血的味道。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三个大的氏族部落先后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方的炎帝部落,东方的夷人部落,西北的黄帝部落。他们为了争夺生存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最后结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里,设有一个联盟议事会来管理日常事务。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议事会的成员,议事会设有首领一至二人,具体执行议事会做出的决议。除主持祭祀、管理政事,解决联盟内的纠纷外,还有权决定对外战争与媾和。议事会首领的产生和继承,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领推举。
由于这种制度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特别是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是产生在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那么联盟首领的推举,就不可能没有斗争。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提出后继人的问题时,讙兜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荐舜。
尧为了方便考察舜,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结果证明舜的确是一个品德高尚、能力超群的人,于是尧就把治理天下的权力交给了他,自己退居一旁养老。这就是历史上“尧舜禅让”的故事。
“尧舜禅让”虽然是一段妇孺皆知的远古时代的政治传说,但史书中开始有明确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已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其间隔几千年,对于它的真实性当时就有人怀疑,而且历来说法不一,反对的意见一般有以下三种。
第一,畏劳说,也就是“逃避劳动”的说法。有一些学者认为尧让位于舜没有那么神圣,只不过是尧不想再操那份心了,想找个人承担这份辛苦的职务罢了。
关于这个观点,韩非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当时的当权者没有因为自己是帝王之尊就可以养尊处优。尧在位之时,吃、住都很简陋,屋顶的茅草不整齐,房子的椽梁不雕饰,吃的是粗粮,咽的是野菜,冬天裹着兽皮,夏天披着葛布,而且还经常亲自参加劳动,经常大腿被磨得没有成块的肌肉,小腿被磨得没有汗毛,生活连普通人还不如。
所以,古代的让天下,只不过是当权者想远离奴隶般的辛苦, 他们可不想自己辛苦一生,更不想把这份辛苦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庄子》《高士传》等书里就记载了让位不成功的事件,比如尧让位许由,结果被人家认为是脏了自己的耳朵;想让位给子州支父,结果人家说自己刚好得了忧郁症,没心情治理天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这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慷慨的帝位赐予,看来这“禅让”似乎并不如儒家渲染得那么神圣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