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八王之乱加速西晋灭亡吗

【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八王之乱加速西晋灭亡吗

时间:2017-05-16 11:06: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八王之乱是中国在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司马玮(271—291年)西晋宗室。字彦度,晋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后徙封于楚。杨骏被杀,汝南王司马亮辅政,贾皇后恶亮又忌玮,乃使惠帝为诏,密令玮杀亮。贾皇后又使惠帝为诏,言楚王矫诏害亮,且欲诛朝臣,图谋不轨,被下廷尉,遂斩之。

司马越(?~311年)西晋宗室。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讨杨骏有功,封于东海郡。永康初中书令。及宗室诸王混战,越率诸侯及鲜卑等步骑迎惠帝返洛阳,诏为太傅录尚书事。怀帝即位初,委政于越,后帝亲理万机,越不悦,求出藩,镇许昌。继还洛阳,诬帝舅王延为乱,杀之,由此大失众望。后又请讨石勒,屯于项。越不臣之迹,四海所知,加之当时经济破坏严重,动乱迭起,上下分崩离析,祸结弥深,遂忧惧成疾,卒于项。其部下欲还葬东海,石勒追及,焚其柩。

司马颖(279—306年)西晋宗室。字章度,晋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被封为成都王。齐王同讨越王伦,颖发兵应之。伦被杀,伺辅政,骄侈无礼,故诏颖辅政,而颖犹让不就。

4.jpeg

同败,颖在邺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谘之。其恃功骄奢,百度废弛,甚于同时。颖恐长沙王乂在京势大,乃与河间王颐谋,发兵伐京师。乂被执后,颐废太子覃,颖被立为皇太弟,作为储副。但颖骄侈日甚,讨者四起,不得已,被废归藩。后惠帝遣人捕颖,范阳王司马幽颖于邺,遇械暴死?长史刘舆见颖在邺地势大,虑为后患,伪令人为皇上之使者,称诏夜赐颖死。

司马乂(276—303年)西晋宗室。字士度,晋武帝第六子。初封为长沙王。楚王司马玮被杀,乂因与玮为同母弟、而被贬为常山王,颐本以乂弱同强,希乂为同所擒,然后以乂为借口宣布四方共讨之。趁此废掉惠帝,立成都王颖,己为宰相,专制天下。但事与愿违,其计不果,乃暗使人袭乂,乂并诛之。颐、颖同伐京都,连战数月不休,乂斩获颖军六七万,久战粮乏,东海王司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杀。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