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孔子曾与冉求断绝“师生关系”:因其为军阀敛财

孔子曾与冉求断绝“师生关系”:因其为军阀敛财

时间:2017-04-06 11:05: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史记》卷六十七记载:“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很能干,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冉求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时,被鲁国的权臣季康子作为人才召回国内,担任季氏家族的大总管,此后一直受到季氏的重用。尤其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冉求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他先是说服鲁国权臣们下了抵抗的决心,然后又亲自率军与齐国作战,打败齐军。由于冉求功勋卓著,季氏最终听取了他的意见,把其老师孔子请回了鲁国,孔子也由此结束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之行。

但是,对季氏家族把持鲁国朝政的行为,孔子相当厌恶。在孔子回国的这一年,季氏为了积聚战争储备,决定搞税赋制改革,当时称作“以田赋”,就是说把原先只有战争时期才征收的军赋,制度化为不是战争时期也征收的税赋。要出台新政策,季康子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听说要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这与他的执政理念相违背,于是坚决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季氏第二年依然正式“以田赋”。作为季氏的家宰、得力干将冉求,他当然是站在了季氏这一边,并为季氏的这次增收赋税制度的执行出了大力,要不然,政客季康子也不会那么信任他。

但孔子相当看不惯学生冉求为季氏家族敛财的行为,认为“季氏富于周公,而(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有一天,季康子同孔子闲聊,问孔子:“冉求是仁义之人吗?”孔子回答:“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冉)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可见,孔子对于冉求的人品道德是有看法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某一天,孔子大骂冉求后,对自己的其他学生说:“(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那意思很明确,冉求不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显然,孔子的这句话就是一个与学生冉求断绝师生关系的严正声明。而且,这个声明流传了两千多年。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