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历史原因】岳飞被杀历史原因:想用赌气让宋高宗觉悟
坦荡迎来黄金岁月
公元1133年秋,皇帝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据说,赵构很吃惊,没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刚过而立之年的岳飞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长江中游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
公元1137年,即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命进京述职。
皇帝在他的“寝阁”就是卧室里单独召见了岳飞。皇帝对岳飞说:“光复国土,中兴大宋这项事业,我就托付给你了。从今以后,除了韩世忠、张俊之外,其余的军队都交给你节制。”古代汉语中,“节制”一词带有约束、指挥、管辖的意义,按照皇帝赵构的内定安排,岳飞从此统帅全国五分之三的兵力,在淮西、川陕、荆襄三个主要正面战场上,对金兵形成全面反攻的战略态势。岳飞感叹不已。如果这一切顺利实现,这位青年将军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青年皇帝,君臣二人的人生事业将可能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光辉顶峰。
至此,岳飞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黄金岁月。
揣度此时岳飞的心情,他的自我感觉肯定非常好。这没什么不对。毕竟这一切荣誉、地位、权力,都是他在枪林箭雨中打出来的,他受之无愧。但另一方面,这一切,很有可能也造成了他对皇帝赵构的错觉,使他把适用于普通人之间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崇高感情与信条,应用到了皇帝身上,这就大错特错了。
无心介入君臣禁区
大约就在这段时间,有一天,岳飞与皇帝赵构谈话。君臣二人十分投机。可能是谈得兴起,岳飞突然莽撞地提出,希望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此言一出,谈话的气氛立即急转直下。赵构呵斥道:“你虽然出于忠心,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你所应当干预的。”岳飞的脸色当时就变了,十分尴尬。
几年前,在金兵的追杀下,赵构由于惊恐丧失了生殖能力,如今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医治。他刚30出头,毕竟还存在着很大的希望。前些时候,他又遭遇了一个更加惨痛的事件,惟一的儿子,因为宫女不小心踢翻一个铜鼎,而被惊吓抽搐致死。这两件最深的隐痛,如今被岳飞的一句话都给勾起,其恼怒可以想见。
问题的严重还不仅仅在于岳飞哪壶不开提哪壶。最要命的是,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我们知道,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导致的皇家骨肉相残比比皆是,为此形成臣僚或飞黄腾达或家破人亡的故事也史不绝书。人们历来特别容易把这个问题和那些手握重权、重兵的文臣武将的政治野心联系起来。
谁知,后来岳飞在封密奏中,又一次谈到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件事确实是岳飞的心病。当时,金国人扣住宋徽宗 、宋钦宗不放,有着重要的政治原因。赵构称帝后,金人就曾考虑将宋徽宗放回去,以削弱赵构的影响。后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可能,就是金人以武力扶植宋钦宗嫡系的傀儡皇帝,这位傀儡皇帝具有赵宋帝国先天的大宗正统地位,将使南宋政权相当难堪、被动。当时,部分地为了对抗这种可能,赵构从太祖赵匡胤 一系挑了两位皇室子孙,过继到自己名下,但没确定究竟由哪位继承皇位。岳飞的提议,从抗金的现实出发是好意,而且是那种把皇帝当自己人的好意。但这种好意是否能被皇帝接受,却大成疑问。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住在茅棚里的人和住在皇宫里的人,想的不可能一样。诚哉斯言。
不相与谋拂袖而走
随后,就发生了对岳飞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淮西事变”。
刘光世是南宋初年“中兴四将”之一。到绍兴年间,南宋政权稳定下来之后,他厌倦了刀头舔血的戎马生涯,统帅的5万大军也成了“军律不整”的骄兵悍将,朝野上下颇有怨言。这位仁兄倒是不贪恋权位,上书称自己身体不好,希望能安排一个闲职。赵构赏赐给他一些珍宝古玩,刘光世津津有味地把玩到了后半夜。这种表现,令皇帝相当满意。
为了使岳飞能顺利接收刘光世的部队,皇帝专门写了一道下达给刘光世及其主要将领的手诏,要求这些人听从岳飞的号令,如有人违反,“邦有常宪”,就是依法严惩不贷的意思。这遭到了时任宰相张浚和刚出任枢密使的秦桧的反对。张浚与秦桧认为,这是违背帝国传统与祖宗家法的。张浚忠告皇帝,让武将掌握过大的兵权,一旦此人功盖天下,威震人主,便悔之莫及了。
赵构深以为然,给岳飞另外写了份手诏,委婉地取消了成命。然后,让张浚处理善后。张浚将岳飞召到都督府,在这两位坚定的、实际上志同道合的主战派战友之间,发生了一次给历史留下深刻遗憾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