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起因:伏兵制瓦解 边镇无限制自行募兵
时间:2017-02-20 10:10:00来源:黄埔信息网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公元712年~公元756年)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着﹐经常以一个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藉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
唐朝藩镇设立之前,中央政府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体称为道。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都督,为防范吐蕃的入侵,河西藩镇成为唐朝第一个藩镇 。唐玄宗时开始置有大量的藩镇。例如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始置幽州藩镇(驻今北京市)节度使与朔方藩镇(驻今宁夏灵武市)节度使。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置剑南藩镇(驻今四川省成都市)节度使。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开始设置安西四镇节度经略使。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已增至10个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岭南节度使。伴随着边地藩镇的设立,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取代,边地置有大量的精兵,共计四十九万士卒和八万匹战马屯驻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