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简介
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康熙帝第三女,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六月嫁给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时年十九岁。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岁。
人物生平
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五月初六日寅时生,其母为荣妃马佳氏,与长子承瑞、四子赛音察浑、六子长华、八子长生、十子允祉同母。
康熙三十年(1691)六月受封和硕荣宪公主,下嫁乌尔衮。公主出嫁之后,康熙帝曾经四次到远赴巴林巡视(而实际上,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荣宪公主婚后恭迎或是前往探视父亲康熙皇帝的次数多达十余次,居康熙朝诸公主之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月诏设护卫长史如贝勒例。
康熙四十五年,荣宪公主在巴林建造了中国北部边疆唯一的一座皇帝行宫——康熙行宫(现今位于查干沐沦河边的大板镇右旗政府院内)。行宫建造完成之后,康熙皇帝又曾经两次在此宫中居住,并且亲自为行宫题下了“金枝衍庆”的匾额,这块匾额至今仍保留在行宫旧址内。
康熙四十八年(实际应该是康熙四十七年底),康熙皇帝病重,荣宪公主侍奉周到,令皇帝十分感动。同年三月,公主受封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五十五年,乌尔衮奉命征讨策旺阿拉布坦,征战六年。
康熙五十八年(1719)从征准噶尔。
康熙六十年(1721)二月十三日,乌尔衮病逝于军中,享年五十一岁。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
雍正六年四月十二日,五十六岁的荣宪公主在自己生辰到来的前不久去世了。
雍正七年八月十九日,荣宪公主之子琳布在右旗乌如和图山前(今巴彦尔灯苏木十家子嘎查)为父母修建的陵墓完工,荣宪公主的灵柩与额附的骨灰一同下葬于地宫之中。
婚后家庭
荣宪公主夫妇一生恩爱,额附每次出征,公主都亲自将他送到门德敖包,共同主持祭祀敖包的仪式,祈求出征将士能够平安归来。而公主夫妇的深情厚谊也成为当地流传的一段佳话。
荣祥公主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严母慈父的组合。他们一生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后来嫁给了肃亲王豪格的后人显亲王衍璜,而儿子琳布则继承了巴林郡王的爵位。琳布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英勇有为,而是沉迷于酗酒赌博,时常因此生事。荣宪公主恨铁不成钢,所以管教儿子时也就十分严厉,有时还会使用棍棒教育法。每当这个时候,乌尔衮都会站出来维护儿子,替他向母亲求情,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也许正是有了父亲的庇护,琳布才有恃无恐,不思悔改,终于在雍正八年时被削掉了郡王的爵位。
雍正六年,五十七岁的荣宪公主逝世,与她的丈夫乌尔衮一起葬在巴林右旗乌如和图山前(今巴彦尔灯苏木十家子嘎查)的地宫里。陪同公主下葬的除了无数珍宝之外,还有康熙皇帝钦赐的一件用十几万颗珍珠缝制的团龙袍服。至今,这件袍服依旧收藏在赤峰市博物馆中,向人们昭示着这位康熙皇帝的掌上明珠当年傲人的风采。
公主与巴林
在额附乌尔衮不在巴林的时候,荣宪公主便代替他管理属国内的一应事务。当地至今流传下来的很多传说,如“二公主智审右梅林”以及“公主送夫出征”都是记载着荣宪公主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慈爱为巴林人民做出贡献。在御制的碑文上也曾有这样的记载“彤管杨八州,慎早娴夫内则;丹纶换异彩,荣光爱于宗亲”,以此来称道荣宪公主的处世为人。
实际上,荣宪公主继承了淑慧公主的衣钵。清康熙四十五年,荣宪公主和丈夫多罗郡王乌尔衮在巴林主持修建了至今仍是当地佛教集会中心的荟福寺(今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境内)。荟福寺蒙古语又叫豪特劳敖坭勒图苏模,是巴林右旗13大寺庙仅存之一。该寺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东西宽50.80米,南北长140.80米,由寺前广场、前殿、后殿组成,现存建筑160余间;一进院有前殿、 东西配殿、大雄宝殿(正殿);二进院内还有东西配殿,后大殿等。 除因动乱年代洒神殿、钟鼓楼被焚毁外,该寺基本上保留着历史的原貌。至今,当地人民仍旧将两位公主奉若神明,他们将荣宪公主称为“公主妈妈”,比切虔诚的相信只要向公主妈妈祷告,就可以逢凶化吉,实现愿望。
据说,康熙皇帝为成就其“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理念,曾经4次巡幸如今的大板镇,并且在大板镇南巴彦汉山中猎得猛虎,供奉于荟福寺,因此该寺又有“虎庙”之称。如今的荟福寺布局完整,壁画保存尚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是荣宪公主留在巴林草原上的一个永恒记忆。
在康熙皇帝的诸公主中,荣宪公主因为“克诚克孝,竭力事亲”而备受康熙皇帝的宠爱,初封和硕荣宪公主,后又进封固伦荣宪公主。荣宪公主在巴林草原上生活了37个春秋,与蒙古族友好相处。在赤峰市境内,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她的佳话。史书上说,荣宪公主下嫁蒙古王公,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一样,都曾化干戈为玉帛,用和平的炊烟代替了连天烽火,沟通和密切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加速了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