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谁是最先与贾宝玉谈婚论嫁的女孩?

谁是最先与贾宝玉谈婚论嫁的女孩?

时间:2016-08-23 09:29:00来源:黄埔信息网

《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虽然贾宝玉的感情纠葛,主要围绕着薛宝钗与林黛玉展开,但最先涉及到谈婚论嫁地步的女孩,却是另有其人。那么,这个女孩到底是谁呢?

《红楼梦》第29回,张道士向贾府的最高领导贾母提亲,当时的情况是: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在他看来,做媒是一件光明正大而且能讨个好彩的事,故而敢于当着贾府大部分人的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可惜他无法知晓宝玉的婚事在贾府已成为一桩难以言说的心病,尤其是当着宝玉、黛玉和宝钗的面提出这样一个尖锐而又尴尬的问题。

宝钗进入贾府之前,宝玉与黛玉一起长大,两人青梅竹马,又都是贾母万分宠爱之人,在贾母心目中,已把他们当作非常登对的小俩口,要不然凤姐也不会肆无忌惮地开黛玉的玩笑。然而随着宝钗进入贾府,进入大观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变化之一是宝钗之母从进入贾府起,就到处宣扬她女儿命中是要嫁给一个有玉的男人的,很明显,她在为自己的女儿能嫁与宝玉寻找合情合情的理由。

变化之二是贾元春的态度对于宝玉婚姻的影响。贾元春在小说中出现不多,只回贾府省亲一次,没想到她对宝钗一见如故,非常喜爱,并从心里已将她许配给宝玉做妻子。在张道士提亲前一回,元春给贾府人赏赐礼物,黛玉与其他姐妹一样,惟独宝钗与宝玉的礼物一样,而且还有一件代表性的物件——红麝串,可见元春对宝钗的器重与喜爱之情。元春的这次赏赐给予贾府一次强烈的心理暗示,那便是宝玉与宝钗成婚获得了来自最高层的支持,是金玉良缘。这一下将黛玉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宝玉、黛玉、宝钗,这样的三角关系该如何破局呢?

作为为贾府的最高领导,贾母对于这一困局心知肚明,正在烦恼之际,没想到张道士又哪壶不开提哪壶,此时她惟有推脱了事。但对于别人的好意她又不好生硬拒绝,便找了“命里不该早娶”这个借口将此事化解于无形。

不过,贾母随后的话却是话里有话,值得深入分析。在这段话中,她为宝玉提出了三条择偶标准:一条是“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一条是性格好,而最重要的一条是不问出身,也就是说对家庭背景与门户观念倒不是很看重,因为她说了,“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很显然,贾母这话主要是针对贾元春的暗示与金玉良缘故事的流传而言。我们知道,论相貌与性格,黛玉与宝钗不相上下,但论家庭背景及经济实力,黛玉便逊色不少,她父母双亡,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后盾,故而在与宝钗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此时贾母提出不论贫富贵贱的观点,无疑有为自己疼爱的黛玉撑腰的意味。其潜台词是:“黛玉,你不要担心,宝玉选老婆,不会光看家庭条件的,你还有机会!”

可惜的是,黛玉并没有领会到贾母的意思,回家以后气得病了,而宝玉更是心中不自在,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不再见张道士。其实他们都没有领会到贾母的苦心,如果领会了的话,也不会这样生闷气了。耐人寻味的是,由于此次提亲事件,宝玉生气,黛玉生病,以致贾母也因此二事“执意”不再去道观了,其中的意味读者自可咀嚼。宝玉人生第一次婚姻问题就这样在尴尬与不快中收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