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是怎样疯狂敛财的?
在中国古代,很多皇帝都很贪财,无疑就是最大的贪官。明朝也有这样的几位皇帝,其中万历帝就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位。
有资料显示,明朝万历皇帝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对金银最为热衷的皇帝,就好像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帝王极为热衷黄金一样。说到底,不过是贪财敛财的一种表象罢了。
虽然万历帝没有认真推行老师张居正所制定的一条鞭法,但他对白银的热爱却一天胜过一天。这位皇帝想尽一切办法要把白银收归国库。
故而,为了敛财,万历皇帝想出了一个“奇招”,就是让地方官吏定期向他进贡,还把进贡钱财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有了这样一个爱钱的皇帝,朝廷各级官员的敛财之风可谓上行下效。不仅如此,万历皇帝还豢养了许多官宦到各地去横征暴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即使是养一只鸡也要向皇帝缴纳一定的税金。
一般说爱财贪财的人,都比较吝啬,法国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中的葛朗台就是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我想,万历帝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他在小的时候,张居正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常常是衣服旧了也不许更换。张居正认为,贤明的君主要厉行节俭,不能把珠玉之类的奢侈品看得太重。甚至逢年过节时,小皇帝给太监宫女们的赏赐都很寒酸。可惜,严厉的教育并没有使得小皇帝养成良好习惯,反而暗生不满。于是,张居正刚刚去世,万历帝就派人抄了张居正的家。尤其是当他从张居正家中抄出黄金万两、白银十余万两时,他顿觉老师言行不一,旧日的信念彻底崩溃,令他对钱财的爱好变得更不一般了。
万历帝
万历皇帝在20岁时,曾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来因为和大臣们的矛盾而罢朝,从此把朝政丢给大太监刘瑾,几十年不上朝,致使很多大臣一辈子也不知道皇帝长的是什么模样。
深居宫中的万历皇帝既然没有了上朝的负担,干脆自顾自地沉浸在“发财”的白日梦中。他把后宫的许多宫殿“装修”成店铺的式样,然后命人从宫外买些商品回来,摆放在其中,自己则堂而皇之地坐在椅子上,以“掌柜的”身份自居,命令太监召唤大臣进宫购物,商品价格则由自己定,既不准还价,也不准不买。这样的“模拟市场”令皇帝乐此不疲。
因为热爱银子,便想方设法多敛财。就这样,万历皇帝瞄准了采矿业。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起,明朝在银禁、海禁之外,新增加了另一禁----矿禁。过去,民间是私自开采银矿的。而到了万历时期,虽然允许个人开矿,但要交很高的“矿税”。
好容易找到了新的敛财之道,当然不能轻易放过。每遇有奏报开矿的,皇帝就派宦官前往监督。这些公公们只顾奉旨搜刮金银,有矿无矿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见到矿主的良田美宅,就虚报地下有银数量,借此敲诈一番。到后来,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开矿,却也强行把“应得收入”分摊到百姓身上,号称是“包矿”。
如此大肆搜刮,自然“成果”丰厚。仅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一年,宦官们进献给万历皇帝的白银就达90余万两、黄金1575两,此外还有大量的珠宝。不过,进奉皇帝的其实只有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的金银却落入了宦官们的中间拦截,被中饱私囊,只要鼓了个人腰包,哪管是否国家吃亏?
这种胡作非为自然引起了民间的极大骚动。不但百姓反抗,朝中官员也纷纷给皇帝上书,劝他废除民愤极大的矿税。后来,万历皇帝因为立太子的事又和大臣们闹别扭,他再次躲到深宫中“罢工”,不理朝政,却唯独有关矿税的奏报都批复得特别快。
有一次,万历皇帝生了大病,觉得自己快死了,这才准备废除矿税。可到了第二天,他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他第一个反应便是:马上派太监传令内阁,要追回那道废除矿税的谕旨。
万历皇帝搜刮了这么多钱却舍不得花,全都囤积在府库里。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边境四处发生战事,朝臣们苦苦相求,他才拿出一点无济于事的小零头,而自己收刮的银子竟因窖藏太久已经变色十分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