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解密曹丕燕歌行中深层含义 曹丕杂诗的文学贡献

解密曹丕燕歌行中深层含义 曹丕杂诗的文学贡献

时间:2016-06-27 22:39:00来源:黄埔信息网
燕歌行

《燕歌行》是和乐曲相关的题材,具有地方特色,里面字词没有上古的辞令,所以可能是当时全新的一个曲调。古燕国,地处北部少数民族边境,自古战乱频繁,常年都有重兵驻守,摇役繁重。

曹丕像

在此进行了乌伐之战。早在秦朝流传的民歌和汉代赋词里都有体现这个地区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况。燕歌行的思想上是这个传统的继承。

曹丕是三曹之一,虽然是统治者,但是他的文字里没有父亲的慷慨激心气概,也没有弟弟上进报效国家的思想。他的文章善于捕捉女性的凄苦哀怨之情,被后人说为曹丕具有公子哥气质。但是作为阶级贵族,亲历战乱时期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能体察平民的女性幽怨哀苦,仍然显示出了他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魏文帝描写的是时节变换,丈夫服役未归,空守闺房,怨哭倾诉。这种题材古时均有,思想也不是复杂,但是字句言词透露出对时代的控诉和抗议。在艺术上他细腻的描写了女人的心里情境,把景,情,事,人,以及女主心里活动,巧妙的融合,直接袭用前人文辞却又变为具有他个人风格的独特艺术。语涉双关,意味流转回长的言词手法也是很出彩。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之一。

曹魏之前的文学里,《诗经》四言体,偶尔有七言句子出现。《楚辞》里偶有七言却没有诗歌韵味。汉代有部分七言句,促进了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这些却仍然不能使七言诗完整出现。两汉时期逐渐出现了七言诗歌。但是数量屈指可数,而且有的辞藻堆砌,完全没有可读性,有的仍然拖泥带水,没有突破传统。

真正脱离楚歌辞藻束缚,独立发展出的七言诗体就是这《燕歌行》。自曹丕开创新例以后,后世朝代开始模仿,直到唐代文学蓬勃发展的时候,七言诗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盛行。

曹丕杂诗

曹丕作为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曹丕的父亲曹操在文学上的地位很高,而且弟弟的也在文学上比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历史上把他们父子三人合起来并称三曹。

遗址

因为曹丕小的时候,曹操就给他找了很多厉害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诗词赋方面的大家,所以曹丕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非常好的文学教育。由于曹操常年都要征讨别的地方,为了锻炼自己的孩子,所以曹丕也就跟着曹操到处打仗。所以,曹丕不但非常有才华,而且还懂,是一个文韬武略的全能之才。

在长时间的军事生活中,曹丕有了非常多的阅历。虽然弟弟曹植在文思才华方面要比曹丕强很多,但是由于曹丕阅历丰富弥补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曹丕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和弟弟曹植一样的。曹植非常喜欢写一些美文,曹丕则不同,他非常喜欢写杂诗。他的杂诗,有些是在军旅生活中完成的,有些是在父亲出征之后,自己主持内务的所欲所感,因此曹丕杂诗写的非常的丰富而有滋味。

曹丕常年跟着父亲在外打仗,所以在在杂诗中也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思考。这样一些题材的杂诗,诗词苍劲有力,结构新颖,在感情抒发方面,也非常的像曹操,诗词间有一种沧桑感,都有一种很大的气魄,让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

曹丕短歌行

曹丕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曹操一起东征西讨,跟曹操相处的时间非常的长;后来自己的亲生母亲卞夫人因为和曹操有一点小矛盾不肯原谅曹操,就一直待在自己的娘家终生未嫁,曹操在也没理过卞夫人,当然曹丕也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母亲。

三曹像

所以,在曹操的儿子中间,曹丕缺乏母亲的照顾,也就跟自己的父亲曹操非常的亲密。

尽管曹操子嗣众多,但是曹操最后还是选择了曹丕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在曹操的指导下,曹丕不但在军事上面建立了功勋,而且在文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为曹丕从小就处在父亲的监护之下,缺乏母亲的关爱,所以曹丕一生对自己的父亲是非常的敬爱和依赖。在做了皇帝之后,曹丕实行的很多政策都是学习以前曹操的,而且在人事安排上也遵从了曹操的遗愿。正是因为曹丕是这样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所以在曹操去世之后,曹丕才写出了超凡脱俗的短歌行。

曹丕的短歌行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曹操。从第一句起,就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父亲深深的敬意以及怀恋,真的是字字滴血,句句含情。通读全文,让人感动到仰身而叹。这首作品辞藻上并不华丽,也没有使用太多文学典故以及手法等等,平平常常汉子组合成的句子,读起来却令人非常的感动。

读罢曹丕的短歌行,无有他想,只是掩卷唏嘘而已。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