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王昭君的诗是哪一首
杜甫游历众古迹,抒怀自己的情怀,为古代的名士、英雄等人物写下五首咏怀诗,其中《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杜甫赞叹王昭君的七言律诗,顺便以此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抱负。
王昭君画像
引原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从一开始便点出昭君出生的村庄,当时诗人所在之处并不能看到昭君的家乡,他以他的想象力造就了这雄壮之景,一个“赴”字突显山与山之间的雄壮。昭君出塞和亲,因此永垂青史,诗人认为这是种悲壮之情,具阳刚之气,便以浩势形容其家乡。
第二句,诗人以“去”和“独留”直接将昭君出塞的人生讲述出来,由生到死,离开皇宫,远离家乡,最后不过只留形单影只的青冢。传说到了冬天,只有昭君坟旁长满青草,其余地皆荒凉。
第三句诗人则交代昭君在汉室内为何不被宠幸,既是倾城美人,最后却远嫁塞外,是因为昭君得罪了当时的画师,于是其画像很丑不被元帝喜爱,故与元帝一直不得见。且昭君欲回中原不得,现如今能回来的也就只有她的亡魂了。诗人借此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
第四句,表达的是昭君的哀怨,这琵琶曲承载的是其哀怨之情和思念故乡的愁绪,当时诗人也身在异乡,当时的境况和昭君是那样相似,因此以昭君之怨寄托自己的惆怅之情。
杜甫律诗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杜甫在律诗上的成就颇高,在诗坛上的影响较大,而且杜甫的五言七言律诗创作数量达到杜诗的一半,也为后世诗人留下借鉴,其影响至今。
杜甫雕像
杜甫的律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也很辉煌,首先杜甫的律诗不拘泥于原有的表现形式,而是利用自己的创作风格,将律诗的表现形式扩展到更多方面,也运用的更为实际,如杜甫会将律诗应用于以应酬、山水、咏怀、且多用律诗进行抒情和议论。
且杜甫对律诗的应用能够运用自如,不受其他外在条件所限制,如《征夫》、《秋笛》等,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扩大律诗的表现力,杜甫还为此将律诗以组诗的形式来展现其情绪,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中所表现的均是较3难以表现和内容较宽的题材。
杜甫律诗的结构很是完整,能够如此随意潇洒的将世间变化之事写下,又能将其中韵律悄无声息的蕴含其中甚是高超,使得诗歌工整又能让人捉摸不透其中痕迹,把这种诗体运用的甚是融合和无迹可寻,使其诗歌文体实为律诗但却难寻律诗踪迹。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将此成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杜甫在律诗上的另一成就便是他精于用字、所炼字句精简且有深意,因而其律诗字句均颇有韵味。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是诗人杜甫所写蕴含情感最深的一篇诗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但却深刻的描绘了从唐朝从盛转衰的时代变迁伤怀之感。全诗从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到当下飘零时代的相见,实为深受感慨。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书法
引《江南逢李龟年》原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李龟年是唐朝时期受赏识的歌手,可谓是盛唐时期的标志艺人,而岐王乃是唐玄宗的弟弟,以好学和惜才出名,也善韵律,崔久乃盛宠一时,为唐玄宗所信任。他们三个人为盛唐时期的标志性人物。
杜甫年少时因才华有幸入岐王府、崔久堂前观赏李龟年的演唱,而如今再次见面却是几十年后于江南重逢,其中有很多的感触,两人重逢时,人是故人,景却非景。诗人杜甫因重见李龟年便回想起当年和李龟年相见、听歌的场景故而感慨万千,在落花时节与君相逢,无不暗示着时过境迁的伤感。
《江南逢李龟年》被誉为是杜甫晚年的绝唱,深受众多好评,其中一大原因是杜甫全诗未着朝代兴亡笔墨但却无不点出朝代衰败的感叹,其字里行间藏着无限感慨,诗人与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唐之世的人如今却落魄成这样,也感慨国家兴亡之感,以“落花”点出全部的感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