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祖父是谁 杜甫祖父有何成就
杜甫出生于儒生家族,从小开始对诗歌感兴趣离不开其家庭的影响。其祖父为杜审言,为唐朝人,曾任地方小官,后因被诬陷成为死刑犯,但因其儿子之死(为杜甫的伯伯)所获救,后因其文采过人得赏识,官至修文馆直学士。
杜甫祖父杜审言画像
杜审言祖上本是陕西人后因迁徙至巩县,且说他为人耿直,虽有才华但却傲慢待人,因此易得罪他人,他被判死罪也是因为得罪了同事因而遭到他们的诬陷,因此他的儿子杜并方才十三便闯入诬陷之人的府中为杜审言报仇,杜并也因此牺牲,此事在朝廷造成很大动静,才使杜审言得以平反。
杜审言的诗歌多写景,以浑厚见长,工于五律,对诗体的形成有很大的贡献,他是中国五言律诗形成的奠定者。杜审言在公元708年的时候逝世,享年六十三岁,被葬于偃师,在一百多年后,杜甫的骨骸也被葬于此处与其祖父作伴。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下杜审言所作之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首诗被后人称为是初唐五律第一。
原诗为: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整首诗全因物感伤,抒发情怀,描述自己游宦他乡,春风大好,却不能返乡的悲痛之情。全篇用此精炼,抑扬顿挫,字字相呼应,情感相照应,甚是有跌宕之妙。
对杜甫的评价
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所写之诗衔接了盛唐至中唐的过度时期,从他个人经历乃至国家大义无一不体现出杜甫对人生抱负的变化和一颗忠君忧国的执念。杜甫所写之诗包含着生动的形象和热切的情怀,更有担忧的愁绪,展现了这个过渡时期的重大的变化。
杜甫雕像
杜甫因此被称为是诗圣,和合称为“李杜”,而他所写之诗更是给后人还有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对战乱中的百姓尤其同情,一直对黑暗腐朽的政治风气给予批判,他甚至愿意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而牺牲自己,故其诗一直贯通忧国忧民的主线,可见其伟大之处。
杜甫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很是热爱,他前期所作之诗皆是他伟大的抱负和对大好河山的描绘,他十分嫉恶如仇,热爱人民,所以他诗歌的穿凿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著名诗人对杜甫的评价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虽然杜甫在他生前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视,其诗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是他却在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风格。
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可见杜甫所影响的程度之深,在我国历史上村存留的影响之大。
杜甫的诗风
杜甫所作之诗皆与其生活经历有关,从早年的伟大抱负,热爱这大好河山到晚年身处战乱,所见艰苦之状等丰富经历皆是他创作的源泉,且杜甫的诗集很真实的展现了战火中整个唐朝的转变,也很好的反映出广大人民深受战争的摧毁所忍受的痛苦,因此其诗也被后人称为是“诗史”。
杜甫雕像
杜甫所写之诗在艺术上风格多著,最特别的是杜甫的诗是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这样便使得思想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使其诗能够“知其人,论其世”,因此在艺术方面能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境界。
杜甫的诗风时而雄壮时而沉郁时而瑰丽时而质朴,他十分擅长转变风格创作,因而开创了新乐府诗体,为后人称叹。杜甫的诗体多为律诗,他选词精炼和谐,为人少言寡语,其诗也言简意赅,颇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态。
而他的诗歌语言和整体结构不会单一多变化,因而其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多以借物喻人,赋比兴的创作风格来体现自己的情感寄托。杜诗中多以战争为题材,不仅表现出杜甫对朝廷穷兵黩武的反对,还有对勇于作战的士兵的赞扬,也有对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杜诗对战争的描述有多种角度和手法,赞扬和批判的态度很是鲜明。
杜诗在杜甫晚年成就愈高,其丰富经历加上不凡的艺术手段使其造就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