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作卜居纪念屈原 后人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卜居》虽然出自《楚辞》,却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屈原的作品,而是在屈原死了之后,楚国的人们很想念他,为了纪念他而写的。
屈原卜居图
《卜居》编纂了一个屈原询问卦象的故事。在屈原被流放了好久之后,终于有一天去找人算命,问算命师说自己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这样子做到底好不好,一连问了八个问题。屈原问问也就罢了,还拿一些美好的事物和不美好的东西举例,最后成功的把占卜师给说服了。占卜师站到了屈原一边,说顺从本心最好。
毫无疑问,屈原是忠诚于君王的,也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的。书写历史,对屈原尤其的能够产生共鸣。因此,司马迁在描述屈原的故事中丝毫的不吝惜笔墨。再加上后人或真或假的添加记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屈原。
《卜居》屈原,虽然不是屈原写的作品,却把屈原的政治理想描述的分毫不差,用词也很华美,是楚辞的辞藻,中心思想也能发人深省,是一篇值得阅读的好文章。尤其是它向我们介绍的屈原,在它的字里行间,屈原放佛活了起来,有血有肉,他也会抱怨,也会清高自傲,不再像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那样孤芳自赏无人怜惜。屈原太可爱,他的主张又太理想化,失败是必然,我们要学会的是向作为失败者的屈原致敬。
《卜居》屈原,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屈原。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屈原生于公元前278年抱石自尽于汨罗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中国五千年历史悠长,名人层出不穷,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屈原画像
这一是纪念他出色的文学成就,二是纪念他高尚的品格。屈原呕心沥血作成的诗歌,开启了楚辞这一文体的先河,把赋、比、兴巧妙融合在一起,将借物明心、抒发思想感情发挥到了极致。屈原在时代在官居高位,也曾在朝堂上大放异彩。他的骨子里流淌爱国的血液,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因自己遭罢黜而怨恨不以个人处境悲凉而心有怨怼,一心只想着自己能为楚国的强大添砖加瓦。
屈原一生历经三朝君主,在第二任君主楚怀王时得到重用。他能够现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预见未来政局的走势,主张富国强兵抵御秦国。无奈屈原他算的准未来却看不清现在,受到其他各方势力的排挤,最终与楚怀王之间产生嫌隙。即使这样,在楚怀王死后,他仍对楚国王室抱有期许,不想自己满身本事被白白浪费。随着他再一次被流放,他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终点。
不管屈原的结局如何,在他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他身上所带有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怀,值得每一个人敬仰。尤其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他身上的宝贵品格显得尤为重要。
屈原流放
屈原一生文采过人,当世难有敌手。并且不拘一格,开创多个诗歌流派,堪称浪漫派诗歌的鼻祖,如此才华出众之人为什么最后会选择投江自尽呢?其实这与他被发配流放有关。
屈原画像
春秋时期,各国厮杀纷争不断。不但有明面上的兵戈相见,你死我活,还有暗地里的尔虞我诈,挑拨离间。楚国虽然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兵强马壮,但是庙堂之上还是派别林立,各个派系之间的争斗相当之多。
这也让在后世赫赫有名的纵横家有了可乘之机。张仪深知要想楚国衰落必须除掉屈原,但是屈原淡泊名利,不近女色,而且忠君爱国,根本是毫无破绽,想要使其腐化根本毫无可能。于是张仪把心思放在了楚国上官大夫身上,这个靳尚喜酒爱色,贪名图利,简直是拉拢的不二人选。于是张仪赠上黄金百两加数十名美女。
靳尚开始在楚王面前不断的说屈原坏话。自古文人多傲骨,屈原本来平时就直来直去,不喜欢阿谀奉承,所以偶有顶撞楚王。靳尚的奸佞之语说的久了,楚王也渐渐对屈原产生了反感。终于在又一次耿直谏言后,楚王大发雷霆,恶狠狠的指着屈原:我楚地再无法留你这般刻薄之人,从今之后,你不要出现在朝堂之上。
这一幕来的突然至极,屈原难以接受。他哪里知道,在楚王面前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他的坏话,张仪诡计多端,买通的怎么会仅仅是大夫一人?
郁郁不得志的屈原只得收拾行李,远赴江南。这一刻,无疑是他悲剧一生的一个重要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