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於期读音是什么 樊於期与桓齮是同一人吗
关于樊於期的读音,很多人有所争执,因为它的后两个字是多音字,有人会搞混。其实只要掌握了它的意思,我们大多可以推断出来它发什么音。
秦将樊於期
第一个字樊,部首是木,部外笔画有11笔,总笔画有15笔。所发的音是fán,第二声,并且是前鼻音。这个字原义是笼子或者纷杂的样子,之后被用作姓氏。
第二个字於,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但部首都是方,部外笔画是4笔,总笔画共8笔,第一个读音读作Yū,第一声,一般都是用作姓;第二个读音读作fán,发的也是第一声,但是它的声母有所变化,所代表的含义也不一样,有感叹的含义,又或者是乌鸦的引申义。在樊於期这个人名中,应该读作wū。
第三个是期,这个字也有两个读音,部首依旧一致,是月子旁,部外笔画是8笔,而总笔画是12笔。倘若发第一个音qī的话,它就是一个形声字,其含义跟从月,而读音取决于前部首其。月的一般都带有时间的意思,因此这个字一般说是约定、期盼。而到了jī这个读音,它就不在是一个形声字,更多的指代一年或者一整月的时间。在樊於期人名中,它不可能发jī的音,因为在《汉语大字典》当中并没有收录这个读音,而唯独在《重编国语词典》中有收录,因此我们应该念qī这个音。
把这三个字连起来的话,那就是fánwūqī。想要记住这个人名的读音,就得把含义给弄清楚,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字。
樊於期 桓齮
关于樊於期和桓齮这二个人名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很多人对此都有疑惑,毕竟曾写到他,写他对刺秦王事件有着促进作用。对于他的身份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秦将桓齮,他在攻打赵国的时候,被打败,怕秦王怪罪下来,就隐姓埋名逃到燕国;第二种是秦王弟弟长安君的一名手下将军,在长安君政变失败之后,果断逃跑。关于这两种说法,将其对照起来看,却发现都没有什么可能性。
一语献头樊於期
关于第一种,我们发现《史记》中根本就没有这么个人,只有在《秦本纪》等传记中有所描述,但也只是杂乱的资料。关于桓齮出没的资料有,“十年,桓齮为将军”,之后就描述他成为了一名将军,可以独当一面,能够击杀赵军十万人,但是在第二次跟赵军的争斗中,被李牧所打败。我们可以发现秦军吃败仗的将军有那么几个,但他们都没有遭到砍杀,例如李信等将军,而桓齮也不会笨到隐姓埋名,想要背叛自己的祖国。他之前也是有功劳的,砍杀十万赵军的功劳不是秦王所能淹没的;倘若打了败仗,就要隐姓埋名而逃,这也不是桓齮的作风,因为在《刺客列传》中提到樊於期的性格是不屑于更换名字的,听信荆轲的话,就献上人头,可见这个人的胆色。综上所述,桓齮是樊於期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第二种情况,是在《东周列国志》中出现,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一本小说,虽然它当中写的是一些史料,但是不能排除作者为了丰富情节,而虚假编造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