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荼怎么读及其含义解释
臧荼的出生年月不详细,死于公元前202年,是燕王韩广手下的将领,参加过对赵国的救援,后来又随西楚霸王进入关中,然后被项羽封为“燕王”,之后又投降于。一生可谓也是坎坷动荡。而臧荼怎么读很多人也不太清楚。
臧荼铜像
臧荼的拼音是“zang tu”,臧字念的是第一声,荼字念得是第二声。
“臧”字比较复杂,左上包围结构,是以“臣”字为部首的。“臧”,有三个读音,一个是和“脏”的发音一样,意思是好的,也可以作为古代对奴仆的贱称,还可以是赃物;另外一个是和“葬”的发音一样,意思是指储放东西的地方,也可以是指身体里面的内部器官;最后一个是和“藏”(第二声)的发音一样,意思是收存。“臧”字的第一声,通常被用作姓氏。“臧”姓最开始是起源于“姬”这个姓。后来嘛,经过历史的演变导致臧孙氏改复姓,分别为为单姓和臧姓。这个“臧”姓氏在现在的中国来说算是人口不单单是较少的,而且在百家姓中还是属于稀有姓氏,分别主要在山东、江苏和河北等省市。
“荼”字比较简单,是上下的结构。“荼”字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指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毒(“荼”是苦菜,“毒”指毒虫毒蛇之类,喻毒害,如“~~生灵”);第二种意思是指古书上所指的茅草的白花:如火如~。第三种意思便是古同“涂”的意思一样,涂炭。
关于臧荼怎么读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觉得拆开来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会觉得比较生僻,其实并不难。
燕王臧荼
燕王臧荼起初只是燕国时期的一名老将。在一场众所周知的历史战役“起义”中,因为当时的陈胜和吴广不满当时的政权带动老百姓们一起来反抗,使得天下大乱,由于起义中老百姓占了大部分,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什么战斗策略,很快就被有能力的帝王将相给扑灭了。
燕王臧荼雕像
后来,韩广就受当时的帝王令去安抚当地的老百姓,想让他们平息下来,以此来熄灭“陈胜吴广起义”忿忿不平和对王家给他们带来的不满,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他们继续起义。旧将臧荼不辱使命,使用自身的经验和过人的智慧,成功的解决了“陈胜吴广起义”带来的后果,而且还收到了当地的老百姓热情的拥戴和追捧,也就是通过这件事情,韩广被当地的贵族封为“燕王”。
燕王臧荼被封燕王时是在项羽分封天下时,怕韩广占据当时的燕地反抗之类的,就使用了挑拨离间的计谋,把臧荼的功劳无限扩大,使得韩广下台,而有臧荼为燕王。
后来又在西楚霸王项羽和后汉刘邦为了争夺政权而发起的战斗中,燕王臧荼投降于刘邦。燕王臧荼并没有风光多久,刘邦就开始清理项羽留下来的旧部,臧荼当然也没有逃过此劫。每一个帝王能做出这种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投降的终究不是自己的人,很怕他们恢复旧势力起兵谋反。
臧荼谋反
臧荼谋反的时间历史书上记载的不是特别详细,确切的说是历史书所记载的臧荼谋反的时间不一致。据《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记载,臧荼谋反的时间是在十月,但是在《汉书卷一 下 高帝纪下》的记载中又是七月,而又在《汉书*异姓诸侯王表第一》中记载的又是九月,其他的书中还有不同的时间记载呢。
臧荼雕像
可能是记载的人有所不同,处在的位置不同吧,也有可能是当时的时间,地理位置等缘故,导致确切的臧荼谋反时间不一致。
燕王臧荼在谋反在之前,历史追溯长远一点,燕王臧荼起初是韩广的旧部,之后又是追随项羽的,后来在楚汉之争中,项羽落败,臧荼便投降于刘邦,之后便是刘邦大肆捕杀项羽的老部下。再后来嘛就是写到臧荼谋反了。臧荼是真的谋反了吗?所以才被杀掉?到底是臧荼有预谋地造反还是被逼无奈才反的历史书上便未详细记载,让人感觉讳莫如深。
燕王臧荼谋反的事情确实很让人怀疑。从历史的书中来看,燕王臧荼并不是一个特别有野心的人,他除了一次救援战争根本就没有参加过其他的任何战争,他在政治上的立场丝毫不明确。刘邦在给他家封爵位之后,他也是不忙执政交给他人掌管,自己去享乐。一个这样的人怎么会谋反呢?其实燕王臧荼谋反一事还是疑点重重的,但是我们也不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