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之乱为何会发生
王敦之乱爆发东晋初年,历时两年,王敦与他的堂弟曾经一起帮助晋元帝在江南建立威望。王敦掌握大权,而主要掌管朝中的一些事物。晋元帝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提拔了一些其他世家子弟,这些世家子弟要求皇帝削弱王敦。
王敦图像
王敦知道后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与他们修好,但被不客气地拒绝了,皇帝为了防备他,还假意借防备北方的名头让那些新就任的官员领兵,种种行为都激怒了王敦,决意起兵反抗。
王敦逼近京城,皇帝亲自准备迎战。但他的部下认为都城没这么容易攻克,建议先攻石头城。它是一处离京城不远的军事要塞。石头城的守军逃走,很快就被王敦攻下了。皇帝又命令数个将领一起率兵攻打石头城但失败了。京城的大部分官员都逃走了,皇帝只好向王敦求和,他被逼给王敦加官进爵。王敦不久后回到武昌,整个朝堂都被他遥控掌握,不仅四方的朝贡进了他的府第,他还把自己的人都任命为重要官员。王敦病重,晋室反击的机会来了,任命王敦堂弟为大督军讨伐王敦,皇帝和大督军都假称王敦已经病逝,这让己方士气大增。晋军队全力进攻,终于打败了王敦,攻进城的时候,王敦已经病死了,但他的尸体被人们拉到大庭广众。人们焚毁了他的衣服并把尸体摆成下跪的模样,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把它挂在了城门口,至此王敦之乱结束。
晋王室所有的心力都在应付王敦之乱,没有力量去考虑北方的侵犯,这导致北国夺取了东晋北边的大片土地。而平定王敦之乱的有功之臣,实力也逐渐强大,成为了第二个王敦。
王敦既下
王敦既下,意思是王敦顺江而下。这句话选自《温峤不屈》。这篇文章讲得是王敦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反叛,打算废立太子而没有成功的故事。王敦顺着长江一路打到长江口,把军队驻扎在了石头城。
王敦图像
太子很有威望,也很有能力。王敦想要废了他,选个容易控制的人当太子。可是废立太子需要名正言顺,王敦右想,终于想出来可以给太子安一个不孝的罪名。在宾朋满坐的时候,他开始对太子发难,历数了太子种种不孝的行为。他为了增加可信度,还不忘添一句这是温峤说的。温峤本来是太子的亲兵,后来跟随了王敦当官。过了一会儿,温大人来了,王敦端起架子威严地问皇太子为人怎么样。温峤说他身份卑微,不敢随意地说皇太子。王敦释放了杀气,想要让温峤屈服,他再一次地问皇太子的为人。这回温峤没有打马虎眼,诚恳地说皇太子深谋远虑,不是像他这样的人可以随意猜测的。皇太子很有礼貌,也很孝顺,所有的事情做得都是有礼有节。
王敦气得肺都炸了,可是人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的,自己已经无法做出改变了。后来皇太子顺利地当上了皇帝,消灭了叛军,保全了晋室。
王敦在这件事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如果想要给太子安罪名,也应该找个靠谱点的。太子本就是个孝顺的儿子,他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说他不孝不是赤裸裸地告诉别人自己是造谣的。第二个错误是不应该找温峤来佐证他的谎言。如果想要找同谋,应该跟人家事先作好沟通,也不应该找正义的人。温峤正直勇敢,不向恶势力低头,王敦到底是怎么想的,才会选择他来配合自己的谎言。 如果世上多一点温峤这样的人,那些阴谋家们是不是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
司马睿 王敦
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而王敦是帮助他建立东晋的有功之臣。既然有功就必有势力,有势力就必定与皇帝有瓜葛,有斗争。
王敦像
根据历史的记载,司马睿并非是皇族的司马氏,而是王室的司马氏,他的家族是王室之族,他的父亲是琅邪王,因为是不激进的王室,所以,就军事和其他方面来说,司马睿都是没有什么势力的。他之所以能够建立东晋,是因为他依靠了王导和王敦的势力。
在东晋建立时,司马睿因为王氏的功劳,重用了王导和王敦。当时,司马睿刚刚上任,自然会有各种不同意的声音,也会有各种战乱,例如,当时的江州刺史就不想听从司马睿的命令,于是,司马睿就派王敦去帮他讨伐江州刺史,另外,还有其他的大小战乱,也都是派王敦帮他平复的。但是,王敦与王导不同,他是属于有野心的人。所以,随着王敦平复的地方变多,他就开始在每个地方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自己任命官员等。最后,他几乎是统治了长江中游一带地区。
对于君王来说,大臣权利特别大,就是个威胁。所以,当司马睿发现王敦权势已经如此大的时候,他就开始害怕了,怕他谋反,于是,他开始重用其他姓氏的人,以便压制一下王氏的权力。后来他还以打北方的名义去防王敦,这样反而激怒了王敦,所以,王敦开始发起了谋反之战。最终,是以司马睿求和结束了这场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