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坏晋馆垣的故事解析
《子产坏晋馆垣》是一篇历史故事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名侨,字子产,据说是郑穆公的孙子,是今天河南新郑人,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非常擅长外交辞令的运用。
《子产坏晋馆垣》书影
在他担任郑国卿的时期,实行了很多政治改革措施,主张私田制度,还制作了许多律法条文,使得弱小的郑国有了改善,他也被后人所称赞。
故事是这样的,子产陪同郑简公到霸主晋国去进贡朝见,晋国势力强大自然不把弱小的郑国放在眼里,态度很是轻慢,就连给他们住的地方都非常简陋,给晋国进贡的礼物都没地方放。在这种情况下,子产让人直接拆了给他们住的宾馆,把车马直接开进去了。当时的晋平公便派人了问罪了,说你为什么要拆掉我们的宾馆啊,子产当然面对对方的责问也是毫不畏惧,以坚定的态度说明了缘由,句句争锋相对,当然言辞说得是很有学问的,并不是大吵大闹。晋国使臣和晋平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对子产深为折服,便向子产谢罪。当然对郑简公的态度也好了,重新安排住所,礼遇有加。子产凭借这自己超人的勇气了智慧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使命,也维护了郑简公和郑国的尊严。
当然子产的胆识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强大不退缩,敢于据理力争。然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他的辩才和智慧,因为胆大威武不屈固然是好的,但在很多情况下的有策略,不然很难达到目的,只有胆大心细,运用知己的智慧才能真正让人折服,受到别人的尊重。
子产告诫游吉
子产名叫公孙侨,据说是郑穆公的孙子,他是春秋时期郑国贵族,今天河南新郑人。官职做到了郑国宰相。子产告诫游吉,那么游吉又是谁呢?游吉乃是公孙虿的儿子,春秋时郑国正卿。
游吉雕像
他非常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郑国国君的重视,公元前522年在子产去世后执政。他也擅长外交辞令,多次出使晋、楚等大国,为政先宽后猛。那么子产告诫的又是什么是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在子产快要病死的时候,他对游吉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会得到重用的,到时候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政治制度。并且给游吉打比方说,火焰的样子很可怕,人们 都会避开火焰,然而水看起来很柔软,很多人去淹死在水里了。所以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这样百姓才会产生畏惧,也才不会有人犯法啊。
子产死了之后,游吉不愿意采取严厉的制度去治理国家,久而久之,各地都出现了盗贼。并且在崔泽聚集起来作乱了,对国家的危害也是一天比一天大。无奈之下,游吉只能率领军队去去平定他们,经过一天一夜的苦战才战胜了这些盗贼。此时的游吉想到了子产对他说过的话,给他的建议,他非常后悔的说:要是当初听了子产的话,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真是后悔莫及啊。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子产作为一个有名的政治家那种超前的政治眼光。
我们也可以从中知道,太放纵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太宽厚了就会使得人懈怠而做出错误的事情,我们应该宽严相济,更具具体情况做出对应之策。
子产治郑
子产治郑,当然就是子产治理郑国,子产名字叫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人,官职做到了宰相,那么子产治郑到底怎么样呢?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子产画像
原文是这样的: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人不忍欺。西门豹治邺,人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意思是:子产在治理郑国的时候,人民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哪个最好最贤明呢?当然只有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才能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子产治理郑国,百姓都不能欺骗他呢?只要了解了子产的生平和他执政的措施就不难明白了。子产在郑国执政的时期,他可谓是兢兢业业,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真的做到了明察秋毫。他主张百姓参与政事的议论,划定田界以确保百姓都能有饭吃,能安心过日子,他还制定了成文法律,提倡按照法律规范办事。他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使得郑国百姓能安居乐业,国家政权也得到了一定的稳固,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礼,基本没有大的兵祸出现。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所有百姓都感念他的政策,在他死后,人们悲痛万分。这么好的执政者,作为受益者的百姓又怎么能欺骗他呢。所以就是民不能欺。
其实子产、子贱、西门豹治理国家的这“三不欺”只不过是行事方法不同而已,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他们都采取了最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也都使得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