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在五胡乱华时代做出什么贡献
公元350年,一代暴君冉闵登上了帝王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皇帝。冉闵登基后,首先消灭了羯赵,塞外游牧民族在战火中遭到灭顶之灾。
冉闵画像
作为中原地区汉人起义的领袖,冉闵于血泊中建立了魏国,史称冉魏王朝,从此,影响中原大地长达135年之久的五胡乱华时代,逐渐走向了日薄西山的归途。
众所周知,五胡乱华无异于神州大地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在这一黑暗的历史背景下,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塞外游牧民族趁中原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大举南下入侵,致使中原大地生灵涂炭,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299年时,中原大地上的汉人总数约有1939万人,然而历经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战乱,至冉闵灭羯赵之时,中原汉人仅剩下400万余,近两千万汉人中的四分之三被外族势力屠杀殆尽,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险些毁于一旦。
久经战乱的中原大地千疮百孔,此时,冉魏政权的建立,不仅给中原汉人一次休养生息再度繁荣的机会,也为华夏后裔保住了最后一条命脉。虽然,冉闵本人在历史上饱受争议,后人对他大肆屠杀胡人的做法也诸多非议,然而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位以勇猛果敢著称的君王用他的雷霆手段终结了中原大地上的百年战乱,以暴制暴的方式令侵略者闻风丧胆,对汉人来说,他依然称得上是一位于水深火热中拯救万民的民族英雄。
冉闵杀了多少胡人
五胡乱华时代,被称为“屠夫”的冉魏冉闵究竟杀了多少胡人?今天恐怕很难统计。
冉闵剧照
据史料记载,冉闵领导汉族起义的过程中,曾有过两次大规模屠杀游牧民族的纪录,一次是公元349年入秋之时,冉闵杀石遵之后,胡人反抗之情高涨,未达到战略威慑的目的,冉闵尽杀胡人军民十几万,至此,中原地区少数民族的气焰开始有所收敛。《晋书》志第三与《宋书》对此次事件均有文字记述。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攻陷邺城后下令屠城,遂发生了血流成河的邺城大屠杀,城内家家户户皆未能幸免。当时鲜卑人的文献《魏书》中详细记录了冉闵大军攻至邺城后,将城门四闭,对城内胡人展开大规模屠杀行动。二十几万胡人军民被屠杀殆尽,尸体全部喂食猛兽,加之不久之后北方游牧民族为躲避战乱而大举迁徙,整个过程中死伤胡人达百万之众。
虽说古往今来,战乱之下百姓被殃及是再所难免的事,然而冉闵的暴行还是引来了不少后人的非议,称其为屠夫天子亦不为过。 但谴责归谴责,放在看待历史的角度,冉闵的所作所为,依然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遥想当年,战神一声令下,中原百姓立刻披甲上阵,与入塞胡人兵戎相见。可见当时冉闵所推行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符合大多数汉族人民的意愿的,由此也不难窥见当时中原百姓与塞外少数民族的矛盾属于国仇家恨,无法调和。其手段虽然残暴,却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有效避免了汉族灭亡的危机,对汉族人民来说,冉闵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冉闵怎么读
冉闵,又名染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被称为冉闵大帝,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他的后人也称他为平皇帝。“冉闵”两个字第一眼看到或许有点陌生,实际拆看看,就发现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字,读做“ranmin”都是第三声。
冉闵画像
预知其音,先晓其意,我们先讲一下冉闵名字的由来。“冉”是汉姓,而冉闵却是长在胡人之家,身为的养孙,最后称帝建朝。说到冉闵的姓氏,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他的家族历史。冉闵家族世代都担任牙门将,他的祖父曾经担任汉朝黎阳骑都督,他的父亲冉良也威武过人,战绩颇丰。后来,冉良被石勒俘虏,并被石虎收为养子,后被封为西华候。当时的冉闵和父亲一同被编入石家,改姓为石,所以冉闵也名石闵。即使改了姓氏,冉闵也从未忘记自己汉人的身份,并在后来企图以屠杀胡人来振兴汉族。
《诗经·东山》中有云:“序其情而闵其劳。”“闵”同“悯”还有怜悯,悯念的意思。但是,冉闵似乎并不是一个有仁慈之心,懂得怜悯他人劳苦的帝王。无论是最初劝谏石虎除掉苻洪及其儿子,还是后来下令禁闭城门屠杀胡人,冉闵都将冷酷诠释得淋漓尽致。不管他是出于自保还是为了振兴汉族之大计,发动事变,种族仇恨,屠杀生命的做法都无法得到我们的附和。
有人说,冉闵建立冉魏政权,启用汉人,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处于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汉氏家族。这话也言之有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冉闵确实是一个民族英雄。英雄的名字我们当然不能读错,大家一定记得读“ran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