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儿子有何作为
唐太宗,是后世敬仰的明君,是万人瞩目的“天可汗”,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但是这样一位辉煌一生的君王,主导了的君王,他的儿子们又是如何的呢?
图片
长子李承乾,后来的恒山王。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因此叫“承乾”本来虽是长子,但是腿脚不好,即使作为储君,依旧惶恐,李承乾成年后沉迷于酒色,甚至谋反,最后被废,死在了发配的途中。二子李宽,即楚王,过继给了楚哀王李智云,早夭。三子,即吴王,李恪才德兼备,却在谋反一案中受冤而死。四子李泰即魏王,也因太子之位而死。五子李祐,即齐王,因为发动叛乱被赐死。六子李愔,因房遗爱谋反案受牵连,被贬为庶人,发配巴州。七子李恽,被诬告谋反,因为害怕而自杀;八子李贞,因为反失败,自尽。九子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虽然没有被杀,却将李家天下交给了武则天。十子李慎,被武则天所杀。十一子李嚣,十二子李简,都在封王后没多久去世了。十三子李福,即赵王,虽无过,却也无功,得以善终。十四子李明,于太宗晚年与人谋反,最终自杀。
唐太宗的十四个儿子,只有李治和李福得以安享晚年,其他的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因为争夺太子之位或者皇位而死。最是帝王家,这样的结局,不知唐太宗想到过没有?
唐太宗年号
唐太宗是唐朝的时期的皇帝,唐朝最鼎盛的“”便是由他创立的。而之所以是贞观之治,是因为唐太宗的年号——贞观。
唐太宗图片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观”二字,就是取自于《易经·系辞下》中的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我们应当顺应这规律的发展。因此,“贞观”大概就是顺应规律的意思。宋朝理学家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贞,即正;观,即示。“贞观”即正示,这里朱熹要我们正示的就是社会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唐太宗的确在正示历史,正示社会的发展。
唐太宗定年号为“贞观”,大概就是因为他深知顺势而为的道理。在唐太宗后来对国家的治理上,处处体现“贞观”二字的含义。唐太宗即位后,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顺应民心,推行了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福泽百姓,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设立谏官一职,虚心纳谏,便是当时著名的谏臣。唐太宗勤政爱民,他执政期间,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现象。
盛唐风貌我们无法想象,只知道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更有多国使节来访,周边藩国上供,唐朝也成为当时的“天朝”,唐太宗更被称为“天可汗”,后人将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唐太宗擅长什么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参与了唐朝的建立,更主导了著名的玄武门兵变,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千古一帝。这样一位帝皇,我们不禁想象他笔下的字该是如何的苍劲有力,霸气凌厉,但是事实上,唐太宗更钟爱行书,行书相较于楷书而言,不那么正式,相较于草书而言,又不那么潦草,但是方便实用,又不失美观,是集楷书的艺术性和草书的快速书写的特点于一身的书法字体,因此,行书也叫行楷,或者行草,端看你下笔更偏向于哪一种字体了。
唐太宗图片
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之书初师承于隋之书家史陵,又常常与当时的书法大家虞世南、欧阳询、等切磋书艺,后来看到的《兰亭序》,爱不释手,唐太宗的书法字体也渐渐地向行书发展,而因为唐太宗更喜欢行书,所以大力的发展和推崇行书,使得当时的行书盛极一时,奠定了行书在今天书法史上的地位。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行书的大师,但是传世的作品较少,至今流传的仅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更值得一提的事唐太宗将《温泉铭》用来刻在碑文上,这是第一次将行书用于碑文刻字,为行书的使用方法开辟了新的领域,唐太宗为行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一代帝王,在书法上自然需要很高的造诣,虽然他流传的作品不多,但是从这仅有的作品里面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李世民在书法所下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