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关于段玉裁的故事 段玉裁终身念师恩的事迹

关于段玉裁的故事 段玉裁终身念师恩的事迹

时间:2016-06-11 10:35:00来源:黄埔信息网
段玉裁的故事

段玉裁,清代江苏人士,字若膺。曾任玉屏,巫山知县。据考究段玉裁的远祖是段百三,其祖父为段文,是个县学的生员。其父亲段世续,是一塾师。段家可谓书香门第,世代都是秀才,这样的家族,在当时的江苏金坛也算是第一族。

段玉裁画卷归乡图

在那个年代,度盛行,你要想出人头地,唯有读书这条路。而被封建社会所压迫的平民百姓,自己的子孙能够考中应该算一辈子的光辉了。段家也不例外,在段玉裁之前,他们段家人一直拼搏在科举的道路上,可是,这条路却与他们家族无缘,怎么拼搏到头来还是仅仅挣到个秀才而已。秀才能怎么样?肚子里满腹经纶却施展不出来,只能去村里做个塾师,也就是老师。那个时候,老师的地位最低,虽然地位低等,但也使得段玉裁有条件读书了,也使得他们家的书香门第经久不衰。他也算不负段家众望,考中了举人。据说,段家有句家训叫做“不撑铁骨莫支贫”。

关于段玉裁的故事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是他师恩不忘,段玉裁的老师是戴震,戴震对他的影响非常至深。段玉裁八十多岁的时候,只要一提到戴震,他任然垂手而立,而且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他定要庄重的朗读戴震的手礼。

笔耕不辍也是段玉裁的故事,据说,他退休回家时候,带回来72箱宝贝,所有的人都眼红了,以为他带回来什么宝贝了。当天晚上,就有强盗来偷走他的箱子,结果第二天,又还回来了,原来,段玉裁带回来的都是书,这位两袖清风的老县官把强盗也感动了。

段玉裁终身念师恩

段玉裁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面,其父虽为塾师,但其收入并不多,他作为一个普通的耕读人家,他不是去官场应付那些达官贵人,也不是去思索着怎么升官发财,而段玉裁是一个终身念师恩的人。

段玉裁画像

在三十年的时候,也就是1769年,段玉裁流落到了北京,当时穷困潦倒的他也可以去请求那些富贵人家的帮助,但他没有,他并没有奉承那些贵人们,去寻求他们的施舍。而是独独拜访了他仰慕已久的经学大师戴震,戴震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并且又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他觉得个体应该是真实的,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于当时的晚清学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段玉裁非常崇拜戴震,见到戴震的时候,恭敬的双腿跪地,拜他为师。那个时候,正是段玉裁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度日如年,天天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段玉裁仍不忘记读书。戴震被这个落魄的书生深深的感动,并把自己一年所挣工资的一半给了段玉裁,帮助他度过难关。俗话说,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人没齿难忘,在段玉裁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的恩师帮助了他,他觉得自己应该终身不忘,以至于到了段玉裁八十高龄的时候,只要一提到他的恩师戴震,他立马恭敬的站直了身体。

段玉裁终身念师恩的精神更加肯定了他的为人。

段玉裁简介

段玉裁简介:清朝人,是当时著名的诂学家和经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江苏省,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其父亲是一位塾师,其外祖父就是,虽说听着是好像应该出生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但其父亲收入实在微薄,又一直在外地,家里的里里外外全由其母亲操劳,所以,段玉裁小时候是在一个家境贫寒的环境里长大的。

段玉裁图片

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去扬州安定书院去读书了。

在他十五岁的时候,考中举人,然后就去国子监教习,但是再接下来的考试中,屡战屡败,后来,有人介绍他去京都教书,便开始了他一边教书一边作学问的岁月,也结识了当时很多著名的学者,比如钱大昕,邵晋涵等。

在乾隆三十五年的时候,段玉裁被任命为玉屏闲的知县,而后又调到富顺,南溪,巫山作为知事,他不管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六书音韵表》,处理完公事以后,不管多晚,都要拿出来编著,修改。十年之后,他以父母有病为由,辞去官职,专心于著述和藏书。

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段玉裁不幸摔坏了右腿,因此而导致健康越来越差,段玉裁最担心的就是在他有生之年没能完成注译《说文》,他对自己的朋友说,在他临死之前,能把《说文》注译完成,这辈子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段玉裁用了三十多年完成了《说文解字注》,此书一共三十卷,可谓是他毕生的心血。

值得欣慰的是,他完成了,他告诉自己的学生,他就如同一只春蚕,把茧织完了,也没有什么事了,就坐着等死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