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人物段玉裁的成就
段玉裁成就在清朝年间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学术成果表现在哲学思想,经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上。香港大学著名的教授黄耀鲲评价他为一个具有现代语言学视的清代学者。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长称赞段玉裁秉承了开创的儒家学传统。
段玉裁纪念馆
段玉裁成就在于哲学思想上他坚持师傅的观念,坚持“必于物上求理”,认为“阴阳气化即道”。他坚持于求真,他认为,追求真知的活动,是可使人的生命超越时间限制的。当然他也并没有完全重复老师的思想,而是发展了戴震的学说。
在经学研究方面他没有写出一些可供依据参考的著作,只是通过对《春秋》《左传》等经典巨著中句子的辨析。主要研究了的继统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观点,而且也提出一些突破传统的主张。
语言文学方面段玉裁还是继承发展师傅戴震的研究,段玉裁成就基本都集中在了他的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上,主要成果还是他的《说文解字注》,这本书重点揭示汉语词的引申义,而他的另一个贡献就是把大约九千多汉字编排于一个新的古韵律系统之中,他和戴震的这一学术佳话是当时无人能及的。
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除了把《说文》中各个字之间的联系划分清楚以外,还把这本书变得井井有序。使相关字之间组合类化。
关于他的个人著述,像《说文解字注》成就极大,这在当时的文学巨著中,是无人能及的。而且,他还善于文献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仅是总结实践经验,并且提出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
段玉裁简介
段玉裁简介:清朝人,是当时著名的诂学家和经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江苏省,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其父亲是一位塾师,其外祖父就是,虽说听着是好像应该出生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但其父亲收入实在微薄,又一直在外地,家里的里里外外全由其母亲操劳,所以,段玉裁小时候是在一个家境贫寒的环境里长大的。
段玉裁图片
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去扬州安定书院去读书了。
在他十五岁的时候,考中举人,然后就去国子监教习,但是再接下来的考试中,屡战屡败,后来,有人介绍他去京都教书,便开始了他一边教书一边作学问的岁月,也结识了当时很多著名的学者,比如钱大昕,邵晋涵等。
在三十五年的时候,段玉裁被任命为玉屏闲的知县,而后又调到富顺,南溪,巫山作为知事,他不管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六书音韵表》,处理完公事以后,不管多晚,都要拿出来编著,修改。十年之后,他以父母有病为由,辞去官职,专心于著述和藏书。
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段玉裁不幸摔坏了右腿,因此而导致健康越来越差,段玉裁最担心的就是在他有生之年没能完成注译《说文》,他对自己的朋友说,在他临死之前,能把《说文》注译完成,这辈子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段玉裁用了三十多年完成了《说文解字注》,此书一共三十卷,可谓是他毕生的心血。
值得欣慰的是,他完成了,他告诉自己的学生,他就如同一只春蚕,把茧织完了,也没有什么事了,就坐着等死了。
段玉裁终身念师恩
段玉裁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面,其父虽为塾师,但其收入并不多,他作为一个普通的耕读人家,他不是去官场应付那些达官贵人,也不是去思索着怎么升官发财,而段玉裁是一个终身念师恩的人。
段玉裁画像
在乾隆三十年的时候,也就是1769年,段玉裁流落到了北京,当时穷困潦倒的他也可以去请求那些富贵人家的帮助,但他没有,他并没有奉承那些贵人们,去寻求他们的施舍。而是独独拜访了他仰慕已久的经学大师戴震,戴震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并且又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他觉得个体应该是真实的,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于当时的晚清学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段玉裁非常崇拜戴震,见到戴震的时候,恭敬的双腿跪地,拜他为师。那个时候,正是段玉裁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度日如年,天天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段玉裁仍不忘记读书。戴震被这个落魄的书生深深的感动,并把自己一年所挣工资的一半给了段玉裁,帮助他度过难关。俗话说,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人没齿难忘,在段玉裁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的恩师帮助了他,他觉得自己应该终身不忘,以至于到了段玉裁八十高龄的时候,只要一提到他的恩师戴震,他立马恭敬的站直了身体。
段玉裁终身念师恩的精神更加肯定了他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