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邦的成功有什么原因
历史上任何一位成功人士的成就都不是偶然,一定有其原因,刘邦的成功也是如此。
刘邦的成功
刘邦出身平凡普通,没有势力,在名门望族中也显得暗淡,但是他个人心高气傲,也有些狡猾,总是把自己与信陵君相比,不过这也是有个极大的好处,长此以往,他学习了很多信陵君身上的优秀品质,比如一些处事待人的行为,这样极大的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成就了刘邦的成功。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多么有道理。
历史有记载,刘邦和两人有约定但是刘邦先入关了,这本身就不对,项羽有想法攻打他,并且当时刘邦的兵力比项羽弱很多,刘邦知道打不过,就极力的讨好,后来项伯劝项羽对他友好相待,这才避免。当然他的成功与他有很多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也很关键,想来刘邦也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的,因为很多谋士都是高傲之人,不容易收服,所以刘邦在这个事情上一定下了功夫。
但是,不得不承认,刘邦在一些事情上很能宽容,有一定仁慈心怀,奖励将士,善用人才,而项羽就表现的逊色,杀害很多有能力的人。
刘邦的成功与自身的改变也有关系,他本身很好色,但是为了笼络百姓的心,就克制,入关之后还放宽了一些政策,让百姓们很是高兴,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人心相顺,如此才得以成功。
项伯为什么帮刘邦
素来便成为了不怀好意的代名词,然而当时的刘邦却能有惊无险地平安赴宴,最终在天罗地网中成功解围逃脱将此宴会作为一个转折点,至此反败为胜,与项伯私自暗助刘邦是脱不了关系的。
项伯夜访剧照
那么项伯作为项羽的部下,为何不帮侄子而要暗助刘邦呢? 当时项羽部下的执意要杀刘邦,认为此时若留其活口日后必有大害,于是设下鸿门宴,为的就是将其斩草除根。而此时在刘邦军中做事的是项伯的生死之交,对他有救命之恩,于是项伯连夜赶赴刘邦军营中向张良通风报信。刘邦知晓此事后,使其向项羽传话表示自己无心反叛,正等待项羽入关。刘邦还顺势与项伯定下了儿女亲事,像对待兄长一般礼待项伯。项伯应允告别后,返回军中以刘邦为项羽打下关中有功之名相劝项羽不可违背道义将其杀害。 后来项羽出于的境地,项伯虽然作为项羽的叔叔地位较高,但在楚军中也并无什么威望和实权,最后也不例外的投靠了刘邦。无论是最初的处于对张良的情分,演变成与刘邦之间儿女亲家的联姻,项伯虽然为人没有什么才能,但也感受到了刘、项之间的区别,项羽为人粗莽自负,没有什么远虑,而刘邦却能礼贤下士,大有抱负,且在鸿门宴中脱险逃出,日后定有大作为,想必若是投靠于他,项伯也更能得到厚待。 不过当时通风报信的项伯应该也不会想到自以为的仁义善举会改变日后刘项之间的局面,造成项家全军覆灭的境况。
刘邦身边的大将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曾说过:“吾可得天下,得力于三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者也。”由此可知,张良、萧何、韩信是刘邦不可缺少夺得天下的大将,被人们称为“汉初三杰”。
刘邦雕像
张良出身于韩国一贵族世家,因韩国被秦国所灭,使张良沦为一介布衣,从而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仇,意欲反秦。直至百姓起义,张良在投奔景驹途中偶遇刘邦,两人相见如故,致使张良放弃投奔景驹,转投刘邦。从此,张良成为了刘邦的谋士,在鸿门宴中,劝诫刘邦卑辞言和,助刘邦脱身;在楚汉之争中出谋划策,助刘邦夺得天下,功不可没。
萧何是沛县县史,与当时只是亭长的刘邦结为好友。后来,更是拥护刘邦起义,在刘邦进入咸阳时,萧何率先将有关秦朝的档案收藏起来,然而此举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保守韩信、留守后方等等,无一不在证实着萧何的才能与功劳。
韩信早年家贫,最初投奔于项羽,不得重用,后又投奔于刘邦,也只是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后欲与其他兵士一同逃走,却又被萧何所拦,进而由萧何引荐,才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后刘邦听从其建议,夺得关中;在楚汉之争,平定韩国;背水一战,击败代、赵等等功劳使刘邦最终平定天下。
“汉初三杰”名不虚传,是当之无愧的成为刘邦夺得天下一统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