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历史长河 > 张说蜀道后期全诗品读

张说蜀道后期全诗品读

时间:2016-06-09 19:25:00来源:黄埔信息网
蜀道后期

《蜀道后期》是张说的一首五言绝句,是作者在出使四川之时所作。当时的四川西部被叫做西川,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连年战争不断,张说在四川的时候,主要就是待在西川,处理边境事务。

蜀道后期

诗的第一句是“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前半部分是借客居的游子急于归家的心情,来表达自己急于回到家乡的心意。“客心”即客居他乡的游子之心,“争日月”就是与日月相争,有着和时间赛跑的意思。这里面“争”字用的非常好,是这句的点睛之处,一个“争”字把游子心中的那种迫切回到家乡的心情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自己为什么那么赶时间呢?是因为官府的事情都有时间的限制,我要抓紧时间赶过去,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了,就可以按时回家了。短短十个字不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还交代了事情的缘由,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

诗的第二句是“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那秋风为什么这么的,都不等我一下,自己先跑到了洛阳城了。理解这句诗,首先要了解这句诗的时间背景,那时的张说出使西川,临时出了紧急状况,就被留在了西川,不能回到洛阳城。自己之前为了赶时间所做的一切都成了虚无。这里借无情的秋风,表达了自己对上级不顾自己的离家的辛苦,强行将他留在西川的不满之情。

这首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全诗简洁明了,表达了作者由于不能按时归家,对上司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唐朝张说

张说,唐朝开元名相,生于公元667年,卒于公元730年,名说,字道济,也有人说他字“说之”,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人。张说一生三次拜相,三次被贬,仕途可谓是坎坷崎岖,但和他仕途相反的是他在文坛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曾统治唐朝文坛三十年,死后被开元时期的读书人称为“文宗”。

张说画像

年轻的张说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不俗的文学造诣,当时的他在科举考试之时做的策论,被认定为天下第一策论。后来被任命为太子校书,后来和等人一起编修《三教珠英》。唐长安三年,由于不肯和同流合污陷害宰相魏元忠,被陷害流放钦州。

复位之后,召回张说,任命他为兵部侍郎。继位之后,张说因为审判中宗时期的李重福谋反一案有功,被任命为太子的侍读,成为太子的近臣。唐睿宗二年,张说被封为宰相,期间,极力向皇帝推荐当时身为太子的李隆基。

第二年,李隆基继位为,刚刚继位的李隆基由于根基不稳,朝廷大事都由把握着,当时太平公主想让崔湜担任宰相,迫于太平公主的威势,李隆基只好罢掉张说的相位。后来,唐玄宗灭掉太平公主之后,又启用张说,但是张说又在和夺权的时候,失败被罢。这一次的张说可以说是遇到了政治上最大的失败,罢相之后的他被一贬再贬。虽然,最后张说又被重新启用,但是此时的他年事已高,在开元十八年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张说虽然有才,但是他非常的贪财,而且为人脾气也比较暴躁,所以和同僚的关系都不太好,这也使得他的仕途非常的坎坷。

张说的诗

张说,开元时期大唐文坛第一人,有着“文宗”的称号,《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有293首,《全唐文》也收录了他的211篇文章。

张说的诗

张说历任大唐四朝大臣,三次执掌大权,他做的最多的就是与文学有关的工作,所以文学方面的造诣非常之高。张说的文笔比较雄健,他写的东西非常的大气磅礴,很有气势,所以朝廷的诰命基本都是出自张说的手笔。而且张说才思敏捷,常常能够很快的理解一些文学名句,并能够活学活用,由于他曾被封为燕国公,所以当时的人们将他和许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张说最擅长的还是碑文和墓志的写作。

张说的诗先前都没有摆脱官场之中那些奉承之意,这些诗词都是为了讨好自己的上司。张说由于科举考试时期的一篇策论而出名,后来很多人都想得到他的诗词,刚刚步入仕途的他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委曲求全,给那些权贵写诗词。这些诗词,看的时候,去掉那些奉承之言,还是比较不错的,也有很多的佳作流传于世的。如《宋梁六自洞庭山》,就是一部比较不错的送别诗。

后期的张说诗词,风格大变,由之前的意气风发,大气磅礴变为后来的凄婉哀怨,如深闺怨妇一样。这和张说的人生经历有关系,那时的张说和姚崇夺权失败,被一贬再贬。再加上自己的年纪也很大了,也没有多少时间去等待,此时的张说看到自己的仕途一片黑暗,毫无希望可言,所以诗词多用凄婉哀怨之言,来表达自己的不得志。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