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之路 郎世宁墓在哪
米兰人郎世宁最初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名著名的传道士,能够将基督教的思想传播到大清王朝之中,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面让郎世宁名垂青史的恰恰不是因为郎世宁的传道士身份,而是因为郎世宁包裹中的画笔,同时也铸造了郎世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面的杰出成就。
郎世宁十骏图之一
那年,郎世宁只是一个27岁的基督教信徒,心中怀着无比美丽的抱负和憧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最终来到了风光无限的大清王朝的紫禁城。郎世宁的基督教的思想是追求幸福的,但是当时的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只关心如今的生活。因为郎世宁的传教士的梦想几近落空了,本来是带着牺牲自我能够拯救众生的决心和信念而来的,但是中国北京中的现状却那么让郎世宁震惊。所以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也有了一个美丽的原因,他手中的圣经始终是无人肯问津的,反而是他笔下的画作让人赞叹不已。
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其实也是得到了等人的谆谆教诲以及指点,最终才促成了郎世宁极大的转变。当然,郎世宁的传教思想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反而是她的画作首先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从此以后郎世宁便开始了精心地当一名宫廷画师了。反而郎世宁成为了一名宫廷画师之后,渐渐得到了众人的瞩目,因此也可以说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其实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郎世宁墓
郎世宁,公元一六八八年出生于米兰。郎世宁在公元一七一五年到达中国,后在中国去世。郎世宁墓现在位于北京城西,在欧洲的传教士的墓地里。
郎世宁墓碑
郎世宁墓碑的正中用汉字写着“会士郎公之墓”,墓碑的左侧则是墓志,墓志是用拉丁文撰写而成的。郎世宁墓墓碑上还刻有皇帝的旨谕,旨谕上的意思为郎世宁从康熙年间开始便在皇宫里担任职务,一直认真尽职,曾获得三品顶戴,现在圣上加封郎世宁为侍郎,并三百两银子用于料理其后事。由这可见,郎世宁是深得皇帝的信任,皇帝更为郎世宁的去世而表示惋惜。
在二十世纪初,一位杜康神父在北京平原地区时找寻到了郎世宁的墓碑,他曾这样记载道,“这墓碑保存十分完美,只是墓碑的基座被沙子掩埋,碑文两侧还刻有两条龙纹。”在古代,龙的一切图案是皇家的象征,郎世宁墓上的龙纹也应是在皇帝的授意下所刻上的。从郎世宁墓的墓碑中,后人不难发现乾隆皇帝对于郎世宁去世的惋惜及对郎世宁的怀念。
正是因为郎世宁在中国清朝长达五十多年之久,中间还经历了清朝三位皇帝的统治。他的作品更是受到君主的喜爱,其中郎世宁的作品不乏有《八骏图》,《锦春图》等的名作,也正正因为郎世宁的作品深入人心,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这想必也是郎世宁墓碑上有乾隆亲自颁布的旨谕的原因之一了。
郎世宁八骏图
郎世宁是清朝时期皇帝的御用画师,他一生画的画很多,人物、风景、动物等等他都有所涉及,但留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非常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都早就已经失传了,而留下来作品中有一副关于动物的名为八骏图的画。
郎世宁八骏图
郎世宁八骏图的作画时间,大约是在雍正年间,而且这幅画虽然是使用中国传统颜料来作的画,但是在人物、马匹和柳树的细节上用的却是西方注重光影的手法,但正是这些手法的使用,才让这幅画显得栩栩如生、具有立体感,郎世宁八骏图这幅画只看一眼,就能很清楚的看见两棵大树、八匹骏马及两个放牧人。
看着画面上偏左方的那棵大树,很自然的就会给人一种高耸入云、距离较远的感觉,而近距离的这棵树,通过它向下弯垂的枝条,明显就可以认出这是一棵年岁不小的柳树,而八匹骏马是用八种不同色彩的颜料画的,其中两匹白马的颜色虽然看似很像,但还是有着细微差别的,左边那匹白中带有一丝暗沉,右边那匹则是白的更为纯净一些,这八匹马的姿势各有不同,会让人越看越觉得真实,两个放牧人虽然看不太清楚表情,但是通过他们的动作也能了解到他们在做什么,一个站在柳树下正向树干上栓绳子,另一个则是在为马匹检查皮毛。
郎世宁八骏图是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洋画的完美结合,得到过乾隆皇帝的大力赞赏,目前这幅画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被精心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