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桓温是怎样的人 桓温伐蜀的故事
桓温,东晋年间杰出的将领、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为的女婿,镇守荆州,出兵伐蜀,三次北征,晚年一度专权而未能篡取帝位,他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那么桓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桓温 影视剧照
桓温在仕途上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他是皇帝的驸马,他确确实实有真才实干,无论军事才能和政治抱负,他都具备,剿灭成汉,收复徐州、豫州,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因此可以说他最后能得到权倾朝野、一手掌权的地位都是他自己打拼下来的。
然而他在历史上的争议性,主要在于他晚期显露出来的篡权异心,桓温野心勃勃,晚年专权,欲求九锡而得皇位,一度威势极盛,连东晋时期地位十分显赫的见他都俯首遥拜,甚至以君臣名义相称,可见他当时在朝中的地位。
桓温为人极具才能,小小年纪便英气俱现,十六岁时便报杀父之仇,此后在多场战役上大显身手,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不过桓温为人也有些过于自负、主观以及急功近利,在中就因屡屡无视郗超等人的建议而最终告败。
桓温说过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既然不能流芳百世,不如就遗臭万年!”可见他在政治上确有篡权野心,不过最终未成而死,没有像他的儿子桓玄那样造成大的结果,桓温还是个行事相对慎重的,且算是个“篡位嫌疑人”吧。
桓温伐蜀
东晋永和二年,四川、云贵一带成汉大臣李奕发动叛乱,此时处于荆州的东晋将领桓温野心勃勃,欲提高声望谋求帝位,于是于当年年底率精兵出征,顺长江沿岸往西,拉开了灭蜀战役的序幕。
桓温出征
桓温任命袁乔率兵为前锋,此时朝中议论纷纷,认为此去路途艰险遥远,桓温兵力不足难以得胜,而他完全不顾众臣的异议坚决出发。不过当时有一个人认为桓温定能成功,就是刘惔,他与桓温一起长大,深知桓温非有必胜的把握绝不出手,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唯恐其得胜后会掌控全朝。
起初叛军李势仗着地势艰险不以为然,直到桓温领军长驱直入后方才如梦初醒惶恐起来,急召众人迎战。敌方不知晋军何在,只好驻地干等,此时桓温接受袁乔的意见,全军丢弃灶具,仅带三天干粮全力进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桓温亲自引兵直攻成都,令将士孙盛、周楚领少数精兵驻守,汉军李福攻晋被孙盛击退,桓温与李权三战全胜击退汉军,敌方余下部队均人心惶惶不战而溃。李势军中已无良兵,他垂死挣扎领兵出城迎敌,即两军之决战。晋军初战不利,桓温马中箭,后来得到袁乔击鼓指挥,士气大振,全军誓死进攻,大获全胜,火烧成都,李势投降,成汉灭亡。
自302年起共46年,蜀事向来不断,多名蜀将败于桓温,桓温驻扎成都一个月后回朝,至349年,完全平定蜀乱。
东晋桓温
桓温,东晋年间杰出的军事将领、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为晋明帝的女婿,镇守荆州,因出兵伐蜀剿灭成汉而一举得名,后来又三次出兵北伐未能取得成功,桓温晚年欲建功业而谋权篡位,未成而死。
桓温塑像
桓温并非出生名门望族,家族地位因父亲桓彝南渡后有所提升。桓温自小便展露英气,受温峤称赞,十六岁时报杀父之仇,成年后娶晋明帝长女,成为驸马都尉,并继承父爵,23岁时任琅琊太守,逐渐在政界扶摇直上,展露宏图。345年,荆州太守去世,桓温任都督镇守荆州,为日后专权打下基础。
346年,由于四川、云贵一地动乱,桓温率兵伐蜀,一举剿灭成汉,平定叛军,从此威名大振,在朝中势力大增。司马昱提升殷浩以抗衡桓温权势,最终殷浩北伐告败,被桓温进谏贬为庶民,桓温一度权倾朝野,势力难挡。
此后野心勃勃的桓温代替殷浩北伐,发动三次战争,欲建立功勋从而提高威望一举拿下帝位,谁知由于为人自负,不听取他人意见,导致只有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其余两战均告败。
桓温晚年心怀异志,却因为北伐未胜导致声名大减,势力受损,图谋未遂。不过通过这几次北伐,桓温将徐、渝两州收于囊中,控制东晋政权。371年,桓温废司马奕,立司马昱为帝,弹劾司马晞,将其贬为庶人,此后桓温权势极盛。此后,桓温辞职不肯进宫,简文帝去世以后没有将帝位传给桓温令其大失所望。
后孝文帝登基,桓温患病后欲求九锡而篡位,受到谢安拖延,未遂而终。403年,其子桓玄建桓楚,追封桓温为宣武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