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主义介绍 尼克松冲击是什么
尼克松主义是由时任第37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任职后第二年,也就是1969年对外宣布的美国关于亚洲的新政策。其实早在尼克松任职美国总统前一年,他就在名为《外交季刊》的杂志上表达过了类似于后来“尼克松主义”的主张。
尼克松演讲时的照片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自由国家的防御的职责,除非有某些核大国对自由国家进行核威胁,在其他情况下,美国鼓励亚洲各盟友能够自主发展,美国方面答应会逐渐脱手在各个国家内的事务。从一方面来说美国将不再庇护,或者说插手亚洲国家的事务,不再提供武器、物资等的供应,对刚结束战争正要开始发展经济的亚洲国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国不再插手十分有利于各国的自主发展,也能保证各国独立自主的主权。
其实尼克松主义的本质是美国无法再继续维持原有的霸权主义了,美国在战后世界上的地位郑逐渐衰落。尼克松主义原先是专门针对亚洲各国的外交政策,后来逐渐演变成对待全世界的外交政策,是美国以“伙伴关系、谈判以及实力”为支柱的外交政策。这个“三大支柱”是尼克松在1970年提出来的新概念,但因为有部分借鉴了原先的“尼克松主义”,其他官员也就习惯性地把这些内容也一同叫做了“尼克松主义”。
这个主义的提出不仅改善了中美关系、中越关系,还正确对待了和前苏联的战略关系,调整了美国之后的国际地位,即使在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倒台之后,“尼克松主义”仍然是后几届政府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础。
尼克松冲击
尼克松冲击是指在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对美国的外交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造成的重大影响,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上引起强烈冲击。“尼克松冲击”也是日本方面的说法,冲击总共有两次,都对日本社会造成了可观的负面能量和低迷士气。
尼克松总统照片
尼克松在任职期间撤出了在越南方面的军队,但是战争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失业率以及国际间的收支赤字却是很难改善的,所以只能改革。因此尼克松政府结合国情制定出了“”,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原先处于受益方的西方列强以及日本都受到了剧烈的损失,损害了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利益。
尼克松政府制定的“关岛主义”对日本产生了第二次冲击。“关岛主义”给了亚洲自由国完全的自主权,并且美国承诺不再插手其他国家的份内事务,自由国家只有在受到核大国的威胁时,美国才会尽己所能地给予援助。而“关岛主义”中最重大的一部分无疑就是美国开始重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战略地位,决定联中抗苏。那么原先始终以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在美国改变反华政策之后却浑然不知,直到尼克松访华,日本方面才对此知情,这使原本的日本内阁遭受了信任危机,国民认为是内阁大臣们的无能才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于是日本也迫不得已换了政府班子,继续跟随美国改变了原先的外交政策。
尼克松冲击对日本而言是两场大地震,但是对中国以及其他曾经饱受战争迫害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中国抓住了这次机会,在极大改善中国外交环境的同时,也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的时间是1972年2月21日,那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那也是十分普通的一天。这是中美第一次建交,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意味着中国终于被摆到了世界舞台的台面上,并且得到了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美国的认可。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照片
中国方对这次毛主席会见尼克松的接待方针是四个字“不卑不亢”,中国的领导人们也是抓住了这四个字的精髓,在初次会面及之后的毛主席住宅谈话,中国方都是掌握了主动权的,无论是闲谈聊天还是谈论国家大事,周恩来与等领导人的风趣幽默及机智问答让其在交谈的气势上丝毫不落下风。
在这次访谈过程中,中美两方共同发布了联合公报,就一些两国已经达成统一和仍然存在分歧的问题及事务做一次公开的汇报,美国方面也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认同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尼克松也答应会在之后逐步地撤出布置在台湾的军事力量。
直到2月27日,中美双方的高级领导人之间的第一次会晤算是圆满结束了,并且在这一天双方签署了《联合公报》,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巨大成功。中美建交之后,也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同年,毛主席接见了时任日本总理的田中角荣,并且双方效仿中美建交,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以及毛主席会见田中角荣,可以说是毛主席晚年对外交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