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起因 负荆请罪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两件大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从一个小小家臣到位列上卿,地位甚至在战功赫赫的大将之上。因此,廉颇感到不满和羞辱,于是有了之后“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雕像
公元前283年,因为赵得到了和氏璧,秦国知道后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因为担心把玉璧给了秦国后对方赖账不给城池,不给秦国又怕对方撕毁合约直接攻打,所以出使秦国的使臣非常关键,最后由宦者令舍人蔺相如担任。蔺相如到了秦国,给秦昭王献上和氏璧后,见他准备赖账,就骗回玉璧威胁要撞碎它让秦王顾忌,然后又要求他得到玉璧必须先斋戒五天。期间,蔺相如派人带着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五天后,他又去面见秦王,与他说明情况表示愿意赴死,最后秦王无奈放其回国。蔺相如回国后被封为上大夫。
之后,秦国几次攻打赵国,在279年因为向集中力量打楚国,就约见赵惠文王来和谈。于是,蔺相如跟随赵王前往。见面双方饮酒,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下。而秦国的史官当场记载的是秦王命令赵王弹。见此,蔺相如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他又威胁让自己的血溅在他身上。秦王不开心只好击了下缶。蔺相如就让赵国史官记载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大臣让赵国献上十五座城池,蔺相如让秦国献上都城咸阳。直到结束,秦国都不敢下手。会面结束,回到赵国,蔺相如因功被封上卿。
负荆请罪的道理
负荆请罪中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第一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尽管在故事的前期廉颇是个小心眼的人,但他后来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向人赔礼道歉,可见廉颇是一个看中国家利益的人,是一个有担当的军人。是人总会犯错,最要紧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更正。
负荆请罪图片
第二从蔺相如的角度出发。蔺相如明明不怕廉颇的挑衅,可始终避让廉颇,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廉颇低头后,蔺相如也没有难为廉颇,说明他也是一个不计较的人,处处以国为重。这也教育大家做事情要有大局观,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个人的恩怨凌驾在国家的利益上。
第三从国家角度出发。不管是蔺相如还是廉颇,他们都是爱国人士。为了赵国的安危,两人摒弃前嫌合作愉快。国家的安稳需要大家的团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在这里不言自喻。
第四从局外人角度出发。其他人不知道蔺相如避让廉颇是为国家着想,大肆鄙夷蔺相如这个相爷。这教育大家做事情不要听风就是雨。负荆请罪的道理其实是做人的一种道理。其他负荆请罪的道理有很多,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负荆请罪主要讲述了赵国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几次帮助赵王对抗秦王,被封为相国,官职比老将廉颇还要高。这让廉颇很不满意,一直想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开始躲着廉颇,被人怀疑他是害怕廉颇。其实蔺相如是为了国家大臣着想,一文一武两位重臣能不闹矛盾还是不要闹矛盾。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心思后自愧不如,亲自登门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