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家魏源的故事有什么
魏源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个兢兢业业廉政爱民的政治家。在他做官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故事。由于他一生清廉,没有过多的钱财,有一次甚至连回家安葬母亲的路费都没有。
魏源雕像
道光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46年的夏天,魏源的老母亲因病去世,按照清朝留下了的规矩,官员的父亲去世就必须去官守制。这时候的魏源,虽然是一方的父母官,但是他却穷的连装母亲棺材回老家安葬的路费都凑不出来,只能住到朋友家里,还向亲友借了不少的债。以至于魏源在给朋友的信中,都说这是他人生中最穷苦的时候。
后来,魏源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最终凑齐路费,安全地将母亲的灵柩运回故乡。在起身离开东台县的时候,台州人民万人空巷,拭泪挥手送魏源,这种场景,是在令人感慨。
魏源不仅廉政清明,还善于发现人才。他在东台县期间,遍访全县有才能的人,向朝廷举荐。
在东台县,有一个叫冯道立的人,对水利方面颇有研究。于是魏源就亲自登门拜访,对东台县的水利情况多有咨询。了解了冯道立的真才实学以后,魏源又向朝廷举荐。后来,冯道远在两江总督陆建瀛的推荐下参加了制科,最终举贤良方正,被授予承德郎。入仕以后,冯道远多次参加苏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这一点可以说明魏源有善于发现人才的能力。
以上两则魏源的小故事,又再一次证明了他有着为国为民奉献的高尚品质。
魏源是什么派
魏源虽然是理论思想的奠基人,但是魏源不是洋务派。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6年,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魏源的不是洋务派,那魏源是什么派呢?
魏源画像
魏源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两个人都主张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且两个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因此魏源是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是以后兴起的一派人物。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虽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属于开明人士。他们的观点是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这是对西方列强双重挑战的爱国主义的双重回应。也是中华民族近代时期民族特质最重要的标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是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另一方面有保留着厚重的封建色彩。他们启迪了中国人挣脱闭关锁国的压迫,敢于直面现实,仰望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观点的局限性,也是他们快速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他们的呼吁仅仅限于著书立说,在文字上启发国人,但并没有用实践来支撑他们的理论。同时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只是枪炮舰船等器物方面,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因为他们最终要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地主阶级抵抗派虽然在历史的潮流中昙花一现,但是对于后世的影响依然是巨大的。
对魏源的评价
对魏源的评价,主要从他对中国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贡献来说。
魏源雕像
从政治上来说,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个理论指导了中国之后进行的洋务运动。虽然魏源不是清朝的高级官员,但是魏源在从政期间清廉公正,勤奋民。当他看到清朝统治腐败,官僚黑暗的时候,毅然决然辞官。魏源是中国近代化改革过程中的先行者。他主张政治改革,引技术、强国防、促发展,努力让中国不受外族欺负。
从思想文化上来说,魏源对于中国近代化理论的奠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编写的著作《海国图志》,成为了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思想指导。他提出睁眼看世界,促进了中国开始真正意上的融入世界。在学习问题上,他认为应该“经世致用”,以此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主张;在赋税问题上,魏源主张保护税源。他认为赋税是国家强大的资本,而税源是腹水的根本。他反对苛捐杂税,认为重税侵犯了纳税人的权利,打压了纳税人纳税的积极性,破坏了国家运行赖以生存的财政基础。在经济思想方面,他认为要扶持工商业的发展,这样才能有稳定的税源。这样一个观点的提出,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魏源这个思想,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是十分罕见的;
总的来说,魏源开启了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向近代化转变的重要标志。